[发明专利]单相位降频器、单相位降频方法与多模式无线通信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5237.X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府;柯冠鸿;王柏闵;黄柏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柏钧 |
主分类号: | H03D7/00 | 分类号: | H03D7/00;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于淼;杨颖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 降频器 方法 模式 无线通信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揭示之实施例是关于无线通信信号之接收与解调,尤指一种将镜像干扰转变为频道之保护频带的单相位降频器与包含一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以及一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的多模式无线通信接收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被调变并接着透过两终端之间之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讯频道来进行传送。每个终端包含射频接收器电路,其用来选择所要通讯频道之信号,然后将该所选取之射频信号降频为具有较低频率之一接收信号(例如,一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信号或一基频信号),以供进一步的信号处理之用。
一般来说,一个简单的调变机制,例如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或相移键控(phase-shift keying,PSK),可被使用于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然而,由于所使用之简单调变机制的固有特性,无线通信接收器可能会遇到不想要的镜像干扰(image interference),该镜像干扰可能会大幅降低信号接收质量。一个复杂的调变机制,例如同相正交相调变(IQ modulation),可被用来避免镜像干扰问题,例如,当同相正交相调变被传送器端所采用时,一直接降频(direct down-conversion)、一具有复数滤波器(complex filter)之低中频降频(low-IF down-conversion)与一具有镜像抑制(image rejection)之宽带带中频降频(wideband-IF down-conversion)的其中之一者会被接收端所采用。特别地说,当中频频率被选择为高于传送数据(transmitted data)的数据速率时,零交越边缘触发(zero-crossing edge trigger)会被使用来侦测传送数据。当中频频率被设为0时,则会使用复杂的处理来侦测传送数据,虽然复杂的调变机制(例如,同相正交相调变)足以避免镜像干扰问题,仍无可避免地需要复杂的接收器电路,这会导致更高之生产成本与功率消耗。再者,传统的接收器设计若不是采用简单的降频机制,便是采用复杂的降频机制,因此,由于传统接收器仅会支持一单一降频机制,故传统接收器于使用上会非常缺乏弹性。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位降频器与包含一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与一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的多模式无线通信接收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其揭露一种示范性的单相位降频器。该示范性的单相位降频器包含一混频器与一本地振荡信号产生器。该混频器是用以通过混合一射频信号与一本地振荡信号,来产生一混频器输出。该本地振荡信号产生器耦接至该混频器,用以产生具有与一射频载波频率间有一特定中频频移之频率的该本地振荡信号,其中当镜像干扰存在时,该特定中频频率会让该镜像干扰转变成频道之保护频带。
依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其揭露一种示范性的单相位降频方法。该示范性的单相位降频方法包含:产生具有与一射频载波频率间有一特定中频频移之频率的一本地振荡信号;以及通过混合一射频信号与该本地振荡信号,来产生一混频器输出信号。当镜像干扰存在时,该特定中频频率会让该镜像干扰信号转变成频道之保护频带。
依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其揭露一种示范性的多模式无线通信接收器。该示范性的多模式无线通信接收器包含一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一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与一控制器。该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是用以对一射频信号执行一单相位降频。该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是用以对该射频信号执行一双相位降频。该控制器耦接至该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与该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并用以侦测镜像干扰之存在,以及依据一镜像干扰侦测结果,来控制该单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与该双相位降频接收电路之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柏钧,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柏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5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