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宽栅线电极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3213.0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张晓勇;赵书力;成乔;于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栅线 电极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宽栅线电极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太阳能电池表面栅线电极的结构对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较大,是太阳能电池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太阳能电池工作过程中,半导体薄膜中的载流子沿着与次栅电极垂直的方向传输至次栅电极,然后通过次栅电极传输至主栅电极,并通过主栅电极导出。由于电阻的存在,载流子在半导体薄膜、栅线电极以及两者的接触面产生相应的功率损失;由于栅线遮蔽的存在,部分入射太阳光不能被电池吸收利用,从而导致电池输出功率下降。
关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栅线电极设计方面的研究很多,常见的方法如《Solar Cells Operating Principles,Technology and System Applications》(Martin A.Green编著,2010年1月第1版,ISBN 978-7-313-06191-1)第八章所述。栅线电极设计过程涉及的电学参数包括最大功率点输出电压V和电流密度J、薄膜方阻R、薄膜与栅线接触电阻率ρc及栅线体电阻率ρf;涉及的尺寸参数包括:电池长度L和宽度H、最小结构单元宽度S、最小结构单元长度E、主栅宽度W与厚度T、次栅宽度D与厚度t。
图1是太阳能电池表面栅线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假定电池体材料均匀、电极构形对称且载流子只通过次栅电极收集(忽略主栅电极直接收集部分),则等宽栅线电极收集载流子过程中,主栅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次栅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药浴蒸汽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能够均匀浇水的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