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2912.3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正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6;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光军;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10221910.1、发明名称为“电池”、申请日为2009年11月23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的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以及其他的二次电池作为车辆搭载用电源、或个人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的电源,重要性不断提高。而这些电池具有将电极体收容在电池壳体的结构。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电极端子在电池壳体内部与电极体连接。
该电极端子的固定方法可以举出:例如使电极端子插入被形成在电池壳体的孔然后密封该孔的结构。另外,在日本专利333480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改变了该密封结构的结构。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密封结构:首先使贯通部件通过被设置在金属制隔壁部件的孔,然后在贯通部件和孔之间配置密封部件。而且,对该孔的周缘部在轴方向加压,使孔的内侧面向内径侧塑性变形,由此,密封该孔。另外,在该公报中,作为该密封结构的实施例列举出了从压力容器引出信号线的结构。
另外,虽然不是密封供电极端子插入的孔的技术,但是同样地利用对某部件加压使其向与加压方向不同的方向变形的技术,在日本专利公告平成7年—534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告昭和64年—2641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已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334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告平成7年—53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告昭和64年—26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密封结构,作为在从存在高压的作动油(工作油)的压力容器引出信号线的结构中、对引出信号线的部分进行密封的结构而被提出。在该结构中,使杆(棒)状的部件(贯通部件)插入形成在隔壁的孔,对该孔的周缘部在轴方向加压,使孔的内侧面向内径侧塑性变形,由此,固定杆状的部件并密封该孔。
但是,在将该密封结构用于电池中的电极端子的密封的情况下,有可能因电池结构不能成功地固定电极端子。即,用于上述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由于还要求质量轻,因此,使用铝合金之类的比较轻的金属。另外,在电池壳体的大小等方面存在限制,有可能对供电极端子插入的部位也无法提供充分的壁厚。因此,即使在电池壳体形成孔、让电极端子插入、并对该孔的周缘部在轴方向加压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产生如下情况:供该电极端子插入的部位向外径侧变形,不能使孔的内侧面向内径侧塑性变形。因此,本发明对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的结构提出新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其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具有突出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具有供电极端子插入的孔的端子固定部、和覆盖端子固定部的外装部件。在本发明中,该外装部件具有覆盖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以限制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的变形的限制变形部、和压靠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以使端子固定部变形的加压部。
在该电池中,外装部件的加压部压靠在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使端子固定部变形。由外装部件的限制变形部限制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的变形,因此,端子固定部的内侧面向内径侧鼓出。由此,插入端子固定部的电极端子被牢固地固定在端子固定部。
在该电池中,也可设为端子固定部为筒形,在端子固定部的内周和电极端子的外周之间安装有密封件。由此,可更加可靠地进行端子固定部的密封。另外,也可以以压靠在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的内侧边缘部的方式将加压部设置于外装部件。由此,可使在与端子固定部的内侧面更接近的部位产生变形。另外,加压部也可以由设置于外装部件的顶部的内侧的突起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凹入,因此可以可靠地使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变形。而且,加压部的突起可在基端部具有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端子固定部的一部分嵌入该凹部,由此可以防止外装部件从端子固定部脱落。
另外,限制变形部的外周面也可具有增强形状的图案(pattern)。由该图案可提高限制变形部的强度。限制变形部的外周面例如也可以具有肋(rib)。另外,外装部件和端子固定部也可具有以使外装部件覆盖在端子固定部的状态相互卡合的卡合部。由此,可防止外装部件从端子固定部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基底
- 下一篇:网络冲浪控制装置以及网络冲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