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2912.3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正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6;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光军;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1.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是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有端子固定部,该端子固定部突出到上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具有供上述电极端子插入的孔;
准备具有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限制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的变形的限制变形部,和压靠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使上述端子固定部变形的加压部的外装部件,
将上述外装部件覆盖于上述端子固定部,
将覆盖了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子固定部用上下的铆接夹具挤压,由设置在下侧的铆接夹具上的突起使端子固定部塑性变形以使端子固定部形成凹入部,通过该塑性变形使端子固定部的内周面向内侧鼓出,将电极端子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上述端子固定部设为筒形,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内周和上述电极端子的外周之间安装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基端部设置有凹部,在上述外装部件上设置有嵌入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基端部的凹部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加压部,在上述外装部件的顶部的内侧设置压靠所述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的内侧缘部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设置于所述外装部件的顶部的内侧的所述突起的基端部具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对所述外装部件进行加工,使其限制变形部的外周面具有增强形状的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限制变形部的外周面加工形成有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对上述外装部件和上述端子固定部进行加工,使其具有以使上述外装部件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的状态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设置在下侧的铆接夹具上的突起是压靠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内侧缘部的突起,在由上下的铆接夹具挤压所述端子固定部时,该突起被压入所述端子固定部的下侧的内侧缘部,使该端子固定部进行所述塑性变形。
10.一种电池的制造装置,所述电池是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的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端子固定部和外装部件,所述端子固定部突出到上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具有供上述电极端子插入的孔,所述外装部件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且所述外装部件具有: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限制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的变形的限制变形部;和压靠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使上述端子固定部变形的加压部,
所述制造装置,具备从上下方向对覆盖了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子固定部进行挤压的上下的铆接夹具,下侧的铆接夹具上具有突起,在通过上下的铆接夹具挤压所述端子固定部时,所述突起被压入所述端子固定部而以使该端子固定部形成凹入部的方式使其塑性变形,通过该塑性变形能够使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内周面向内侧鼓出而将电极端子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突起是压靠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内侧缘部的突起,在由上下的铆接夹具挤压所述端子固定部时,该突起被压入所述端子固定部的下侧的内侧缘部,使该端子固定部进行所述塑性变形。
12.一种电池,是电极端子以插入电池壳体的状态被固定于电池壳体的电池,
所述电池具有端子固定部和外装部件,所述端子固定部突出到上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具有供上述电极端子插入的孔,所述外装部件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
所述外装部件具有:覆盖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限制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外周面的变形的限制变形部;和压靠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顶端部使上述端子固定部变形的加压部,
在所述端子固定部上,具有伴随由铆接夹具的挤压产生的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凹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上述端子固定部为筒形,在上述端子固定部的内周和上述电极端子的外周之间安装有密封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基端部设置有凹部,在上述外装部件上设置有嵌入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基端部的凹部的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9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基底
- 下一篇:网络冲浪控制装置以及网络冲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