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2138.6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敏;唐谅;袁小星;刘海波;曹维;潘思远;唐儒;佟铁刚;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F16H6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变速器 互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式手动变速器使用的挡位互锁装置一般为互锁板结构,需要在控制臂外装配互锁板,互锁板要借助螺钉实现定位,结构复杂,互锁板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加工制造困难;同时装配时要保证互锁板和控制臂角度一致,否则装配会很困难,对装配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容易装配和加工制造的挡位互锁装置,以提高变速箱各挡位之间互锁的可靠性、变速器总成的装配效率以及场外维修方便性的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轴、控制臂和拨叉轴,所述的控制轴和控制臂通过弹簧销固定在一起,控制臂下端为球头结构,拨叉轴上连接有拨块,拨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拨叉轴固定在一起,拨块头部呈倒“凸”字开口,装配完成后,控制臂下端的球头置于拨块 倒“凸”字开口的凹处,各挡位拨块宽度相同,控制臂上对应中间挡位拨块位置开有凹槽,凹槽宽度大于一个拨块的宽度,小于两个拨块的宽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取消了互锁板零件,不需要装配定位螺钉,变速器壳体上也不用加工螺纹孔,使得变速器总成的制造成本得到降低;
2.取消了定位螺钉的拧紧和校力矩要求,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变速箱内的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可知,本发明包括控制轴1、控制臂2和拨叉轴4,所述的控制轴1和控制臂2通过弹簧销3固定在一起,控制臂2下端为球头结构,拨叉轴4上连接有拨块5,拨块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拨叉轴4固定在一起,拨块5头部呈倒“凸”字开口,装配完成后,控制臂2下端的球头置于拨块5 倒“凸”字开口的凹处,各挡位拨块5宽度相同,控制臂2上对应中间挡位拨块5位置开有凹槽6,凹槽6宽度大于一个拨块5的宽度,小于两个拨块5的宽度。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叉轴4分为1-2挡拨叉轴7,3-4挡拨叉轴8和 5-倒挡拨叉轴 9, 拨块5的 1-2挡拨块10,3-4挡拨块11和5-倒挡拨块12分别与之连接固定,控制臂2上对应3-4挡拨块11位置开有凹槽6。
本发明工作过程为:如图2所示,车辆驾驶员的换挡动作通过车体侧一系列零部件传到控制轴1上,控制轴1和控制臂2是通过弹簧销3固定在一起的,控制轴1的旋转运动带动控制臂2也做旋转运动,控制臂2的旋转运动带动拨块5和拨叉轴4做直线运动,就实现了换挡动作。
以拨叉轴4中间位置为3-4挡拨叉轴8,右边为1-2拨叉轴7,左边为5-倒挡拨叉轴9为例,说明本发明挡位互锁工作原理,在空挡位置,驾驶员向3挡方向用力,则3-4挡拨叉轴7与3-4挡拨块11一起向3挡行进,3-4挡拨块11在4挡侧的部分进入控制臂2的凹槽6内,向4挡方向用力,则3-4挡拨11块在3挡侧的部分进入控制臂2的凹槽6内,其他挡位的拨块无法进入凹槽6。在控制轴1带动控制臂2移动到1-2挡位置时驾驶员向1挡方向用力,则1-2挡拨叉轴7与1-2挡拨块10一起向1挡行进,1-2挡拨块10在2挡侧的部分进入控制臂2的凹槽6内,向2挡方向用力,则1-2挡拨块10在1挡侧的部分进入控制臂2的凹槽6内。5挡和倒挡也是根据同样的原理实现锁止。控制臂上凹槽6宽度稍大于挡位拨块5的宽度。保证只能有一个拨块5进入控制臂2的凹槽6。这样在驾驶员对变速器进行换挡操作时,只能有一个挡位的拨块5进入凹槽6内,如果因操作不当出现控制臂2的凹槽6在两个拨块5间位置,则换挡动作无法实现,起到挡位互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