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节能复合墙板装配隔墙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1487.6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卫鑫健;樊裕伟;张豪;张周强;吴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B2/74;E04B2/8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6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复合 装配 隔墙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内墙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轻质节能复合墙板装配隔墙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广泛适用于高层住宅、办公楼、酒店、商场等建筑物的内隔墙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墙体材料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以黏土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城市建设时代已经结束,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广“四新技术”的绿色施工做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各种轻质、高强、节能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这些新型墙体材料正在向大型化、标准化、产业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生产和应用技术不断更新,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以轻质节能复合墙板为主体的绿色建材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关注。轻质节能复合墙板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是如果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则无法体现出其卓越的特性,特别是轻质节能复合墙板本身重量轻,如何在安装成内墙后保证其抗震性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抗震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轻质节能复合墙板装配隔墙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轻质节能复合墙板装配隔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放出隔墙墙体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并检查混凝土楼面表面平整度及安装面清理情况;
2)在隔墙安装面的主体结构的上、中、下位置分别钻孔,并植入钢筋;
3)将复合墙板板材的凹凸槽处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同时将隔墙相对应的主体结构部位清理干净;
4)对应于隔墙安装面主体结构安装部位所植钢筋位置,在复合墙板侧立面上也钻上、中、下三个小孔,复合墙板凹槽处与主体结构相应部位刮涂粘结砂浆;
5)将复合墙板凹凸槽和楼面接触处刮满粘结砂浆,将复合墙板对准地面安装标识线立起,按拼装次序依次拼接,在条板下部打入斜木楔,利用斜木楔调整位置,使条板就位;
6)调整好隔墙平整度和垂直度后便将复合墙板固定牢固,上下木楔楔紧,之后每块复合墙板用钢钎斜45°打入楼面进行锚固;
7)最后将板缝溢出砂浆刮平,砂浆欠饱和处要补充饱满,然后用小刮刀刮平。
8)隔墙安装完成后,用吊线锤检查墙板垂直度,垂直度须控制在4mm之内,用靠尺检查平整度,平整度须控制在3mm之内,验收合格后轻质隔墙静养7天,并在养护期第三天后拔除驳接处木楔,用同一种嵌缝材料填充密实。
上述步骤5)的拼接过程中要确保接缝部位密实,缝隙在5-8mm,最大不能超过15mm。
当隔墙出现以下几种不同情况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实现,具体为:
当隔墙高度不超过3m时,复合墙板每块平行排列;当隔墙高度在3~5.5m时,由上层复合墙板与下层复合墙板对接接高,水平缝应设置在墙高的2/3处,相邻接缝位置错开300~500mm,拼缝处满涂专用粘结砂浆,并用长钢钎斜45°互相锚固联结;当隔墙超高或超长时,须在墙体中间设置方钢或角钢形成圈梁及钢构造柱,或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进行抗震加固。当墙体采用双层复合墙板安装时,正面板与背面板的垂直接缝位置需相互错开不小于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用复合墙板材,质量轻、强度高,隔音保温性能好,安装后墙面接缝少,整体质量可靠。
2、复合墙板材通过钢筋、角铁、方钢等与主体结构连接固定,板材凹凸槽拼缝处用粘结胶浆粘结,抗震性能稳定,裂缝少。
3、板材厚度比砌体薄,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增大了室内使用面积。
4、板材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安装,施工速度快,现场可切割,适用性强,施工噪声小、无粉尘污染。
5、复合墙板材保温隔音性好,节能环保。
6、隔墙体系采用装配式安装,可重复多次使用,拆、装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产品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重复使用率可达到70%-90%。
附图说明
图1是轻质隔墙与主体结构墙柱联结剖面示意图,
图2是轻质隔墙与主体结构楼地面联结示意图,
图3是小于3m墙高隔墙板排列示意图,
图4是3~5.5m墙高隔墙板联接排列示意图,
图5是超高超长墙体安装示意图,
图6是双层隔墙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1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服控制盐酸曲美他嗪释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香腊兔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