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型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0188.0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蒯松岩;李大鹏;王鹏飞;冯重阳;黄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6/08 | 分类号: | H02P6/08;H02M7/48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 开关 磁阻 电机 功率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功率变换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功率场合使用的T型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
背景技术
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调速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交流调速系统,以其构造简单,运行可靠,高性能等优良特性,成为现代交流调速系统中的一支强有力的新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由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控制器和位置检测器等组成,其功率变换器是驱动开关磁阻电机的电路装置,因此,功率变换器效率的高低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往功率变换器电平数较少,从而造成功率变换器开关次数多,器件的损耗大,系统效率较低,可靠程度也不高,无法很好的满足实际生产要求。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23692.6公开的一种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主要由控制绕组通断电的电控开关、滤波电容、电动机三相绕组、续流二极管和控制器组成。三相绕组的进出线端接有控制其通断电的两只串联的上位和两只串联的下位电控开关,每路开关并联有蓄流二极管,所有控制开关通断的控制端都接到控制器输出端上。与传统功率变换器相比具有开关管耐压值小,输出波形谐波含量小,开关频率低,系统的工作电压高和转换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五电平变换器采用IGBT串联,总导通损耗较高,且存在箝位二极管,布局空间大,一般只适用于大功率场合(1MW以上),而在一些中小功率场合限制了它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功率变换器开关次数、降低功率损耗、提高系统效率、适用于中小功率场合的T型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T型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包括相互串联的两只直流滤波电容器,两只直流滤波电容器与直流侧电压 Udc输出端并联,与发射极串联有续流二极管的一只上位电控开关和集电极串联有续流二极管的一只下位电控开关相并联,两只直流滤波电容器的中间点分别与电控开关和续流二极管相连接,电控开关通过正向续流二极管与续流二极管和电控开关的串联中间点相连接,续流二极管通过电控开关与续流二极管和电控开关的串联中间点相连接,上位电控开关的发射极与下位电控开关的的集电极之间分别串联有三个电机绕组,每只电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的电控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的控制器型号为TMS320F2812DSP控制板。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由电控开关Sa2、Sb2、Sc2、Sa3、Sb3、Sc3和续流二极管Da2、Db2、Dc2、Da3、Db3、Dc3组合实现的多电平技术,从而减少了工作时开关器件的开关次数,输出波形谐波含量小,因此降低了系统的损耗,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另外采用了由电控开关Sa1,Sb1,Sc1,Sa4,Sb4,Sc4和续流二极管Da1,Db1,Dc1,Da4,Db4,Dc4构成的T型拓扑结构,不存在箝位二极管,空间布局小,并且其上下半桥仅有一只电控开关和一只二极管,使其不管处于哪种电平工作状态,都相比原发明五电平拓扑结构具有更少的开关管导通损耗,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特别适用于小中功率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五电平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相功率变换器与开关磁阻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五种电平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机控制过程图。
图中:Sa1、Sa2、Sa3、Sa4:A相电控开关;
Da1、Da2、Da3、Da4:A相续流二极管;
Sb1、Sb2、Sb3、Sb4:B相电控开关;
Db1、Db2、Db3、Db4:B相续流二极管;
Sc1、Sc2、Sc3、Sc4:C相电控开关;
Dc1、Dc2、Dc3、Dc4:C相续流二极管;
La、Lb、Lc:A、B、C三相电机绕组;
C1、C2:直流滤波电流;
Udc:直流侧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0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