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9385.0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艳;苑晓东;刘鹏飞;刘新建;孙立臣;戴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D1/04 | 分类号: | G21D1/04;F24F7/06;F24F13/02;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主控 通风 系统 应急 新风 管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系统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站严重事故受到全球核安全当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广泛关注,各国都认识到不能完全排除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核电安全工作不能仅仅以设计基准事故为限,还必须考虑缓解和应对严重事故的对策。严重事故后,保持主控室的可居留性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国核安全当局也对核电站事故对策提出了设计要求。2004年4月18日颁布的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要求核动力厂采取适当措施和提供足够的信息保护控制室内的人员,防止事故工况下形成的过量照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或爆炸性物质、有毒气体之类险情的继发性危害,以保持其采取必要行动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在严重事故条件下,主控室人员所受的辐照剂量满足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要求。从此事故工况下保持主控室的可居留性就成为国家核安全局评审时关注的重点。
目前法国运行的CPY机组及国内在役的核电站(如:大亚湾核电站、岭澳一期、秦山二期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DVC)应急新风管线只设一条。
我国目前在建的三代主流堆型EPR机组和AP1000机组,应对严重事故主控室可居留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是:
欧洲的EPR堆型:碘吸附器等净化装置有两套,并联设置;
美国AP1000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应急时通过隔离室外管线,由压缩空气储瓶向主控室等区域供应新风,维持可居留性。
通过对目前国内在役运行的核电站(如:岭澳一期)主控室通风系统应对事故工况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当核电站发生事故时,DVC系统自动从正常管路切换到应急过滤管路,由事故取风口取风,新风经过过滤效率85%的初效预过滤器(去除粉尘,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3000的高效粒子过滤器(去除放射性气溶胶)和活性碳碘吸附器(去除分子碘和甲级碘),但是新风中放射性惰性气体却无法去除,会随着新风进入可居留区。这样可居留区内放射性水平累积会越来越高,这对超过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相关要求: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50mSv构成挑战。单一的事故新风口如果在风向不利的情况下,容易被放射性烟羽笼罩,主控室的可居留功能难以维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的结构设计方案,提高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域事故条件下人员的可居留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包括设在核电站厂房屋顶不同位置的两个事故取风口,两个事故取风口分别通过隔离阀进行开启或关闭;所述的两个事故取风口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并共用同一条应急送风管线与应急事故风机相连,应急事故风机将室外新风引入主控室,应急送风管线上设有碘吸附器;所述的两个事故取风口的位置相对于反应堆安全壳呈相反方向布置。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其中,所述的两个事故取风口与反应堆泄漏源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60m。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其中,所述的两个事故取风口中的第一事故取风口设在LX电气厂房屋顶的新风小室,第二事故取风口设在辅助厂房屋顶NF区的新风小室;第二事故取风口通过风管连通至第一事故取风口,风管与设在第一事故取风口处的应急送风管线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其中,所述的风管采用气密性碳钢风管。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其中,所述的两个事故取风口所在的新风小室内分别设有辐射监控仪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系统应急新风管线,其中,在所述的应急送风管线上还设有高效粒子过滤器和碘吸附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结合核电站发生事故时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的具体情况,以及核电站的固有特点,在核电站的通风系统设计中增设了一条新风应急送风管线,科学合理的选取新增应急送风管线取风口(即第二事故取风口)的位置,降低了事故工况下主控室可居留性丧失的风险,提高了主控室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M310堆型核电站核岛厂房两个事故取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改进前的主控室通风系统(DVC1)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方法及其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