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7978.3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新;张大全;吴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103/6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钢筋混凝土 阻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钢筋腐蚀导致的耐久性不良,给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经成为混凝士行业乃至整个工程界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多种多样,我们主张采取前期防护措施,而不提倡“亡羊朴牢”的做法。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掺加阻锈剂,被公认为是长期保护钢筋不发生腐蚀、实现设计寿命最简单、经济和效果良好的技术措施。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腐蚀的过程,而形成整个电化学腐蚀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具备电位差的阴极和阳极;②能导电的电解质溶液;③钢筋表面有足够的O2。因而,防治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就可以从三个途径来实现:终止或减缓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或大幅度提高两电极之间的电阻;或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O2向钢筋表面的迁移。这就是混凝土中防治钢筋锈蚀最主要的工作原理,也是阻锈剂开发和研制的主要依据。
现用阻锈剂多以无机盐为主,如亚硝酸盐、重金属磷酸盐等。亚硝酸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毒性太大,对现场工人伤害大,而磷化工艺沉淀多,操作环境差,成本高,污染严重。相比之下,有机阻锈剂能对钢筋腐蚀阴极和阳极电化学过程同时起拟制作用,并且不受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能够明显增强钢筋抗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因而有机阻锈剂已成为当今阻锈剂开发研制的热点。然而目前常用的有机阻锈剂为醇胺类化合物,存在易被雨水淋洗损失、使用不方便、阻锈效果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对上述常用的醇胺类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效果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易被雨水淋洗损失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脂肪酸与N,N-二甲基乙醇胺的反应制备的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
该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安全、无毒,制备方法简便,可有效降低或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降低氯离子对钢筋表面钝化性能破坏,从而延长氯离子对钢筋局部腐蚀诱发时间,对混凝土本体性能无明显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组成及含量如下:
脂肪酸 72.3~79.4%
N,N-二甲基乙醇胺为 27.7~20.6%
所述的脂肪酸可以是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的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脂肪酸和N,N-二甲基乙醇胺混合,用10%的硫酸调pH为3~4,常压下加热至110~120℃,反应10h,蒸掉反应生成水,得到粗产品;
(2)、将步骤(1)得到的粗产品溶于异辛烷中,顺次以质量浓度为4%的NaOH水溶液及蒸馏水洗涤至中性,以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和N,N-二甲基乙醇胺;
(3)、步骤(2)用4%NaOH水溶液及蒸馏水洗涤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和N,N-二甲基乙醇胺后,在100℃下用旋转蒸发仪将产物中的异辛烷蒸除掉,即得到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
上述的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可广泛用于海港工程、沿海建筑、民用建筑等具有钢筋防腐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也可以用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和日常维护保养中。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由于采用酯化反应,避免了目前常用醇胺类阻锈剂易被雨水淋洗损失的缺点,增强了阻锈剂在混凝土中的留存时间,避免了无机阻锈剂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因此具有使用安全、对环境无污染,阻锈效果显著的特点。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在含实施例1所得的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1的浸泡液中的A3钢筋电极自腐蚀电位波动图;
图2、在含实施例2所得的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2的浸泡液中的A3钢筋电极自腐蚀电位波动图;
图3、在含实施例3所得的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3的浸泡液中的A3钢筋电极自腐蚀电位波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有机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轮椅车
- 下一篇:异形挤出成形用树脂组合物和异形挤出树脂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