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生产线模具射砂孔的自动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7534.X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明;陈晓;陈来发;孙自捧;傅敬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15/23 | 分类号: | B22C15/23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423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生产线 模具 射砂孔 自动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铸造生产线模具射砂孔的自动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经射砂机构覆砂后进入浇铸工序浇铸铸件,铸件固化后通过生产线上的自动翻转装置,把铸件翻转脱模落入盛装桶内。铸件脱落后,须将模具上的残留砂层清理干净方可重新进行射砂造型,循环浇铸。在清理过程中由于模具射砂孔内的残留砂层较厚,位置较高,铁水不易使之溃散,故清理难度较大。现有的清砂操作工作,只能由工人通过人工凿、冲、震敲的方法清理,不但劳动强度大,还造成模具损伤,缩短模具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人工清理铸造模具砂孔劳动强度大、模具易损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线模具射砂孔的自动清理装置。
铸造生产线模具射砂孔的自动清理装置包括龙门式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中间设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活塞杆的下端连接着活动框架,活动框架可在支架内作上下移动;活动框架为箱式框架,底面下侧均布着与模具上砂孔对应的冲头,底面内侧设有平板,平板的两侧分别伸至活动框架外部;支架内相应的两侧分别设有直立的导向杆,每根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且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着导向杆的上部,下端连接着平板的一侧;平板的中部固定设有振动电机。
支架内相应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根直立的导向杆,每根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且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着导向杆的上部,下端连接着平板的一角。本发明装置能快速地完成模具射砂孔的清理工作;便于下一道工序重新进行射砂造型(在模具内覆砂),显著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亦减少了模具的损伤,降低了铸件生产成本。制作简单,调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气缸1、支架2、活动框架3、振动电机4、导向杆5、平板6、冲头7、模具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铸造生产线模具射砂孔的自动清理装置包括龙门式的支架2,支架2的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气缸1,且气缸1的活塞杆垂直向下,活塞杆的下端连接着活动框架3,活动框架3可在支架2内作上下移动。活动框架3为箱式框架,底面下侧均布安装着与模具上砂孔对应的冲头7,底面内侧安装有平板6,平板6的两侧分别伸至活动框架3外部。支架2内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直立的导向杆5,每根导向杆5上套装有弹簧,且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着导向杆5的上部,下端连接着平板6的一侧;平板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4。
工作时,本装置安装在生产线清理工位处,当待清理的模具8平移至生产线清理工位时,操作工人按动按钮,气缸1推动活动框架3沿导向杆5下移,振动电机4同时震动,冲头7即可将模具8上射砂孔内的砂块清理干净。清理动作完成后,活动框架3连带冲头7在弹簧作用下自动沿导向杆5上移复位,清理后的模具8平移至下一个工位。下一个待清理的模具8平移到清理工位后,本发明重复前一动作,自动完成模具上射砂孔内砂块的清理。
实施例2:
支架2内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根直立的导向杆5,每根导向杆5上套装有弹簧,且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着导向杆5的上部,下端连接着平板6的一角。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