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的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0898.5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3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季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晓鸣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机动车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一种内燃机的排气设备,广泛应用在机动车上。现有的排气管为了降低噪音一般都通过内置的消音器,这种消音器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仅仅应用在高档汽车上,不能大范围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机动车的排气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机动车的排气装置,所述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包含第一排气部和第二排气部,所述的第一排气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的第二排气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排气部包含一连接座头、一直筒状的第一导向管、一弯曲的第二导向管和一中间连接头,所述的第二排气部包含一接头部、一弯曲的第三导向管、一喇叭状的混音管和一排气口,所述的中间连接头与所述的接头部可分离地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导向管与所述的第三导向管朝着相对的方向进行弯曲。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混音管包含一锥形的第一混音腔和一直筒状的第二混音腔。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接头部包含一密封环和一对密封突起,所述的密封突起之间形成一密封凹槽,所述的接头部的外部套接有一减震部,所述的减震部位于所述的中间连接头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减震部包含一减震环和一密封突缘,所述的减震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密封胶圈,所述的密封胶圈与所述的密封凹槽相配合。
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利用可分离的第一排气部和第二排气部,通过朝着相对的方向进行弯曲的第二导向管与所述的第三导向管和混音管,可以对脉动排气进行相位相消,大大降低了有害的脉动振动,减低了排气噪音。这种排气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3为图1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减震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减震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7为图6中的机动车的排气装置的减震部沿B-B线的剖视图;
其中,
1、机动车的排气装置;2、第二排气部;21、第三导向管;
22、混音管;221、第一混音腔;222、第二混音腔;
23、排气口;3、第一排气部;31、连接座头;
32、第一导向管;33、第二导向管;34、中间连接头;
4、接头部;41、密封环;42、密封突起;43、密封凹槽;
5、减震部;51、密封突缘;52、减震环;53、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的排气装置。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机动车的排气装置1,该机动车的排气装置1包含第一排气部3和第二排气部2,该第一排气部3可拆卸地与该第二排气部2相连接。
该第一排气部3包含一连接座头31、一直筒状的第一导向管32、一弯曲的第二导向管33和一中间连接头34,该第二排气部2包含一接头部4、一弯曲的第三导向管21、一喇叭状的混音管22和一排气口23,该中间连接头34与该接头部4可分离地相连接。
该第二导向管33与该第三导向管21朝着相对的方向进行弯曲。
该混音管22包含一锥形的第一混音腔221和一直筒状的第二混音腔222。
该接头部4包含一密封环41和一对密封突起42,该密封突起42之间形成一密封凹槽43,该接头部4的外部套接有一减震部5,该减震部5位于该中间连接头34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晓鸣,未经季晓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