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及其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0327.1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华;章丽萍;邱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3/00 | 分类号: | D04H13/00;D06H7/00;D06C1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弹性 纺织 面料 制造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及其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编织机上编织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类制品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市场上的办公桌椅及沙发通常包有一层纱布面料,大多数现代床使用位于床垫和床框架之间的箱式弹簧,箱式弹簧被用于提供一种更柔软的表面,使床垫至于其上,再铺设床垫套。然而,现有的纺织面料多为纱布面料,这种面料存在吸水性和耐磨性较差,透气性低,容易产生松散,面料结构强度小,弹性弱等缺陷。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纺织面料[申请号:200820135877.1],由两组经线和两组纬线交织组成,每组经线包括两根纱线,每组经线的第一根纱线左旋,第二根右旋,一个花型四对连续;每组纬线也包括两根纱线,纬线的纱线从经线的第一根和第二根左右旋开口穿入。还有人发明了一种床垫套,特别涉及一种家纺产品中的复合无纺布床垫套[申请号:CN201020293098.1],包括套体,套体为复合无纺布,复合无纺布由PE和PP混合交织而成,所述的套体的上端为开口端,所述的开口端上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拉链。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采用其结构生产的纺织面料透气性能好,撕裂强度高,具有一定的弹性。然而,该方案依然存在吸水性和耐磨性差,结构不够厚实,弹性较弱,同时不能限定弹性伸展范围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加工工艺复杂,设备制造设计不够合理,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于实施,加工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易于操作使用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制造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A、上料:将基布放置在制造设备的放料机构上,选取至少两种具有弹性的纱线且至少有两种纱线的弹性不同,并将纱线放置在制造设备的放线机构上;
B、编织:用制造设备的编织机构在基布上分别独立地进行编织,制成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
C、切分:用制造设备的热切分机构将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沿着复合弹性纺织面料的送进方向进行切分,在复合弹性纺织面料的切分处形成烫边结构,制得复合弹性纺织面料成品;
D、收卷:将切分后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成品用制造设备的成品收卷机构进行收卷。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本制造工艺还包括下述检查步骤:将切分后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成品经过能够发光的背光检查机构,从而通过观察检查出瑕疵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成品,然后再用制造设备的成品收卷机构进行收卷。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的两侧分别通过制造设备的热切分机构切除余料,且余料通过余料收卷机构进行收卷,切除余料时在复合弹性纺织面料的切分处形成烫边结构。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纱线横向间隔地在基布上编织出沿着基布送进方向且编织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边条,所述的热切分机构沿着各边条将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进行切分。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所述的边条均匀分布,且在热切分机构过程中在边条外侧形成烫边结构。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A中,选取的纱线包括两种,其中一种为低弹性纱线,另一种为高弹性纱线。
在上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中,所述的基布由无纺布制成;所述的低弹性纱线包括涤纶丝;所述的涤纶丝通过经编经平组织编织在基布上;所述的高弹性纱线包括氨纶包丝;所述的氨纶包丝包括呈线状的氨纶,在氨纶的外围周向缠绕有棉线,所述的氨纶重量占氨纶包丝总重的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学习控制功能的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
- 下一篇:板型电阻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