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及其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0327.1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华;章丽萍;邱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3/00 | 分类号: | D04H13/00;D06H7/00;D06C1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弹性 纺织 面料 制造 工艺 及其 设备 | ||
1.一种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制造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A、上料:将基布(1)放置在制造设备的放料机构(2)上,选取至少两种具有弹性的纱线(3)且至少有两种纱线(3)的弹性不同,并将纱线(3)放置在制造设备的放线机构(4)上;
B、编织:用制造设备的编织机构(5)在基布(1)上分别独立地进行编织,制成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
C、切分:用制造设备的热切分机构(11)将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沿着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送进方向进行切分,在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切分处形成烫边结构(7),制得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成品;
D、收卷:将切分后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成品用制造设备的成品收卷机构(8)进行收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制造工艺还包括下述检查步骤:将切分后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成品经过能够发光的背光检查机构(9),从而通过观察检查出瑕疵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成品,然后再用制造设备的成品收卷机构(8)进行收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两侧分别通过制造设备的热切分机构(11)切除余料(12),且余料(12)通过余料收卷机构(13)进行收卷,切除余料(12)时在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切分处形成烫边结构(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纱线(3)横向间隔地在基布(1)上编织出沿着基布(1)送进方向且编织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边条(15),所述的热切分机构(11)沿着各边条(15)将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进行切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条(15)均匀分布,且在热切分机构(11)过程中在边条(15)外侧形成烫边结构(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步骤A中,选取的纱线(3)包括两种,其中一种为低弹性纱线(16),另一种为高弹性纱线(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布(1)由无纺布制成;所述的低弹性纱线(16)包括涤纶丝(18);所述的涤纶丝(18)通过经编经平组织编织在基布(1)上;所述的高弹性纱线(17)包括氨纶包丝(19);所述的氨纶包丝(19)包括呈线状的氨纶(191),在氨纶(191)的外围周向缠绕有棉线(192),所述的氨纶(191)重量占氨纶包丝(19)总重的70-80%。
8.一种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设备,包括机架(20),在机架(20)上设有用于放置基布(1)的放料机构(2)、用于放置纱线(3)的放线机构(4)、以及用于将纱线(3)编织在基布(1)上的编织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机构(5)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宽幅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沿着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送进方向进行切分的热切分机构(11),所述的热切分机构(11)包括若干能在切分的同时在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的切分处形成烫边结构(7)的热切分头(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切分机构(11)的一侧设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工作平台(21)、用于检测瑕疵的背光检查机构(9)、以及用于将复合弹性纺织面料(6)从工作平台(21)下方引导至背光检查机构(9)的引导机构(22),在背光检查机构(9)的一侧设有成品收卷机构(8)。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弹性纺织面料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切分机构(11)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收卷被切除的余料(12)的余料收卷机构(13);所述的热切分头(110)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尚漫特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3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学习控制功能的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
- 下一篇:板型电阻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