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0158.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片冈保人;滨口裕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F16J12/00 | 分类号: | F16J12/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压缩机用气体制冷器等中使用的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压力容器中,力学上的最佳形状是球形,接下来是圆筒形。但是,例如在作为压缩机用气体制冷器而使用的压力容器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其他的主要零件、部件或与配管类的连接、在压力容器内收纳的热交换器的形状、进而压力容器自身的设置场所等。因此,为了有效利用装置内的空间,优选将其形状做成长方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不限于压缩机用气体制冷器,在其他的机械、装置中也是常使用的形状。
另外,对压力容器要求有刚性或强度上的设计要件。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中,为了满足其要求的设计要件,在容器的外周设有格子状的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6668号公报
一般而言,作为压力容器,在满足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还存在尽可能想要实现轻量化的需求。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压力容器会由于在容器的外周设置的格子状的肋的缘故,导致重量相应增加,不能说可以实现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满足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可以实现轻量化的压力容器。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人着眼于:在通过收容的高压介质的内压作用在压力容器的各壁上而产生的应力的分布上产生不均。即,着眼于:在设有一定高度的格子状的肋的各壁上,有只产生相对小的应力的部分,这些部分为过度被加强的构造。因此,想到取代设置成为导致压力容器重量增加的原因的、一定高度的格子状的肋的构造,为了消除产生的应力分布的不均,通过削减被过度加强的部分的肋,由此削减材料而能够实现轻量化。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观点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其具有:
四方形的上壁;
在该上壁的下方设置的四方形的底壁;
在所述上壁的周缘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底壁的周缘之间设置的侧壁;
通过向外侧凸出的曲面连接所述上壁的周缘和所述侧壁的上端的上侧曲面部;以及
通过向外侧凸出的曲面连接所述底壁的周缘和所述侧壁的下端的下侧曲面部,
其特征在于,
压力容器具有:
上壁第一肋,其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壁的外表面;
上壁第二肋,其以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壁的外表面;
上侧曲面部第一肋,其以与所述上壁第一肋连设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侧曲面部的外表面;
上侧曲面部第二肋,其以与所述上壁第二肋连设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侧曲面部的外表面;
底壁第一肋,其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
底壁第二肋,其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
下侧曲面部第一肋,其以与所述底壁第一肋连设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下侧曲面部的外表面;
下侧曲面部第二肋,其以与所述底壁第二肋连设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下侧曲面部的外表面;
侧壁第一肋,其以连接所述上侧曲面部第一肋及所述下侧曲面部第一肋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以及
侧壁第二肋,其以连接所述上侧曲面部第二肋及所述下侧曲面部第二肋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所述上壁第一肋中的通过所述上壁的中央的上壁中央部的中央上壁第一肋具有:位于其中央部的中央上壁第一肋中央部、与所述上侧曲面部第一肋连设的中央上壁第一肋连设部、及位于所述中央上壁第一肋中央部和所述中央上壁第一肋连设部之间且在该中央上壁第一肋中形成得最薄的中央上壁第一肋薄壁部,
所述底壁第一肋中的通过所述底壁的中央的底壁中央部的中央底壁第一肋具有:位于其中央部的中央底壁第一肋中央部、与所述下侧曲面部第一肋连设的中央底壁第一肋连设部、及位于所述中央底壁第一肋中央部和所述中央底壁第一肋连设部之间且在该中央底壁第一肋中形成得最薄的中央底壁第一肋薄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传感器
- 下一篇:可用于多芯片半导体LED照明的二次配光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