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9603.2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振山;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振山;李军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F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复合 微生物 菌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而粮食危机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五大危机之一。因此,如何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大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满足农作物生存、生产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工业化肥一直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如成本高、对非再生能源消耗大,污染空气、土壤及水质、危害农牧业等食品安全、破坏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区系及多样性等。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指生存于植物根际、根表,并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由于植物根系可分泌大量的糖类、氨基酸、激素和维生素,所以根际/根表中的细菌数总是高于土壤中缺乏根系区域的细菌数,常常要高许多倍。这就为我们利用这些根际促生菌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解决粮食危机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也为研究PGPR的促生机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PGPR在提高作物固氮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调节植物生长、促进植物抗病抗逆能力,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等各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由作物根际的一些可溶磷、固氮、产IAA以及拮抗一些作物病原菌的组成的微生物复合肥料,在为作物提供一定量的磷、氮和IAA等有益元素和物质外,同时能补充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菌肥中加入磷灰石补充磷,使得菌肥无论是在储存,还是施入土壤后都能及时补充大量的磷素,使溶磷菌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成本低易于工业化。
培养基也可以同菌体一起使用,加入培养基可使有益微生物在储存和施入土壤后都有较充足的营养成分,使细菌在数量上能不断增加,以增加肥效。长期使用可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促生、防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由一些可溶磷、固氮、产IAA以及拮抗一些病原菌的植物根际有益活性菌群组成。
一种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将4种微生物菌株在各自的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待其活菌数量达到109个后,将培养的各菌株培养物按如下体积百分比例混合:
解磷菌:(Bacillus megaterium,CGMCC No.4296) 30%;
固氮菌:(Azotobacter beijerinckii,DSM No.373) 30%;
产IAA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GMCC No.3044) 20%;
拮抗病原菌:(Paracoccus sphaerophysae,ACCC 05413T) 20%;
混合以后的混合液,按照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比例计,在上述复合菌株中分别加入5%的产IAA培养基、5%的解磷菌Pikovskaya’s培养基、5%的固氮菌Ashby培养基和5%的拮抗病原菌PDA培养基,混合后的活菌数大于或等于2×109,其生产的最适温度为26-28℃,pH7.0-7.2。
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培养基为:
(1)解磷菌Pikovskaya’s培养基:葡萄糖10.0g,(NH4)2SO4 0.5g,NaCl 0.3g,MgSO4·7H2O 0.3g,KCl 0.3g,FeSO4·7H2O 0.03g,MnSO4·4H2O 0.03g,Ca3(PO4)2 5.0g,dH2O 1000mL,pH7.0;
(2)固氮菌Ashby培养基:KH2PO4 0.2g,MgSO4·7H2O 0.2g,NaCl 0.2g,甘露醇10.0g,CaSO4·7H2O 0.1g,dH2O 1000mL,pH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振山;李军,未经邓振山;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6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