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活性微藻去除废水中低浓度镉离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9517.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申渝;张海东;郑旭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活性 去除 水中 浓度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废水中低浓度镉离子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和环境修复领域。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于选育了一株性能优良的微藻,可以在含有低浓度镉离子废水中快速生长,高效吸附镉离子,实现水体净化。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处理修复一直是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迫切需要开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过程绿色高效的修复技术。生物吸附法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将生物吸附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生物吸附,是指利用各种天然的生物体或其衍生物吸附溶于水中的污染物,再经固液分离,达到水体净化目的。生物吸附材料来源丰富,可极大地降低成本,特别是在处理1-10 mg/L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时效果显著。
相对于一般的生物吸附剂,微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行增殖生长,只需要提供少量无机养分;特别地有些微藻可以通过调控光照和温度,促使其漂浮于水面,收集方便,大幅度降低吸附材料回收的过程成本,这是其它吸附剂所不具备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去除废水中低浓度镉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特征在于:
(1)采用的藻种来天然水体,进过分离纯化之后,以镉离子耐受性、吸附能力和生长性能为目标进行选育,并获得目标藻种。
(2)采用步骤(1)中选育得到的藻种,经过一级种子培养之后,接入含有3-5mg/L镉离子废水中,室内模拟自然光照周期培养,10-15天之后,水中镉离子浓度降至1mg/L以下。
(3)步骤(2)净化处理结束前,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微藻细胞漂浮于水面,利用特制滤网,通过循环过滤分离藻细胞。
(4)经过步骤(2)和(3)处理之后的废水,镉离子浓度小于1mg/L,总氮和总磷的含量较初始浓度降低50%以上。
本发明使用的菌种属于铜绿微囊藻、衣藻、螺旋鱼腥藻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1、对本发明使用的藻种选育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天然水体中取样,经过固体平板分离、纯化,并获得系列单藻菌落,在含有5、10、20、30 mg/L镉离子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耐受生长选育,得到系类藻株,然后在5mg/L镉离子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吸附能力测试,获得目标藻种。
2、对本发明中净化处理过程条件参数的进一步描述:一级种子的培养基为灭菌之后的天然水(121 oC,20分钟),取自藻种的取样地;培养条件为,暗室中间隔12小时提供4000lux光照,25 oC,8-10天。净化处理过程,一级种子的接入量为5%(V/V),不控制温度,监测表明处理池中水温波动范围为18-25 oC;模拟自然光照周期,即暗室中间隔12小时,提供4000-5000lux强度的光照;监测水中镉离子浓度,确定终点;当浓度低于1mg/L时,将光强提高到8000-10000lux,促进藻细胞漂浮;通过特制滤网循环过滤分离藻细胞,完成净化处理过程。
3、镉离子浓度采用国家标准(GB7467-87),即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测定采用国家标准(GB11894-89),即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磷测定采用国家标准(GB11893-89),即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