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9360.2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芳;李桂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艳芳;李桂枝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芯 主要原料 袋栽云耳 方法 | ||
1.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及配比:玉米芯55~58%、杂木屑22~25%、米糠13%、玉米粉5%、糖1%、石膏1%,水适量;
(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同时把混合物料的PH值调整在7.5~8之间;
(3)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并按常规方法发酵5~8天后即成为生产用栽培料。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云耳子实体的菌包其制备方法如下:
(1)装袋:袋料栽培云耳所用的栽培袋其规格是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将经过发酵的生产用栽培料分装于栽培袋里,装袋时做到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料松紧适度,料装至栽培袋的2/3时,用绳子扎紧袋口;
(2)灭菌: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要立即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3)接种:将灭好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在无菌环境下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云耳栽培种,接种量是每袋栽培种可接20个菌包左右;
(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菌包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要把培养室的门窗进行遮光处理,要求培养环境保持黑暗,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在15~30℃、相对空气湿度在60%左右,湿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在培菌前期的5~8天内,尽量不要翻动栽培袋,以防空气震动,杂菌孢子从袋口进入栽培袋,5~8天后,菌丝封面并开始向栽培料内延伸吃料时,可对菌包进行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包要及时清除出培养室;云耳是好气性食用菌,菌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氧气,在培菌的中后期,培养室要保持通风,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空气新鲜;当菌丝长满全袋,应继续培养7~10天,使菌丝充分吸收和积累营养物质,从而达到生理性成熟,再转入下一阶段出耳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菌包在出耳期间的管理方法如下:
(1)开孔催耳:待菌丝达到生理性成熟时,用刀片在塑料袋四周,共分4行、每行开2个长度是1~1.5cm的“1”或“V”型孔;开孔后的出耳菌包移到出耳棚里通过布局进行堆叠,然后在堆叠菌包盖上薄膜以利保湿催耳,催耳过程中给出耳棚内营造可见射光;
(2)出耳管理:当开孔的裂缝长出肉瘤状小耳后,把出耳菌包袋悬挂在棚内,出耳场地温度保持在15~23℃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若空气湿度偏低,可在棚内空间喷水来提高空间湿度;出耳场地要求有散射光照,空气保持流通及清新;肉瘤状小耳在适合的温湿度下逐渐长大充分开片;
(3)适时采收:当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极少数耳背开始产生白色粉末状担孢子,此时说明云耳已成熟,应及时采收;云耳采收时间最好选在雨后晴天或是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此时耳片已干,耳根尚湿,不会出现拳耳、碎耳,而且容易晒干;采收时,应将整个耳片连基部一起摘下,不能留有残根,以免残根部引起溃烂后引发污染或病虫害;
(4)后期管理:每次采收后可停水一周,使菌包干燥,这样可利于袋内菌丝恢复生长,促进下一茬云耳的形成,同时可防止杂菌滋生;按照上述管理方法、方式直至云耳采收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艳芳;李桂枝,未经黄艳芳;李桂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3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肉鸭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薯高产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