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9284.5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田;王喆;李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5/00 | 分类号: | B65H1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24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链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加工的辅助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其可以实现对半成品拉链中的拉片进行自动翻片,从而达到U型上止机的进料要求。
背景技术
在拉链的生产过程中,包括打上止的步骤,该打上止步骤是指在半成品拉链(已携带有拉头的拉链)的上方端部形成止挡端,从而防止拉头脱离于该拉链。
目前常用的U型上止机,一般都是通过感应器感应拉头的方式来进行打上止操作,由此为了能实现准确地打上止,在半成品拉链上料时,必须要求拉头在前拉片在后;一旦拉片在前拉头在后,感应器会先感应到拉片,并同时启动打上止操作,从而会造成操作失误,并形成不良品。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一般在穿链与U型上止机之间还设置有一道手工翻片的工序,即专门设置操作工人,由其来对半成品拉链进行翻片,以确保拉头在前拉片在后;但是上述人工翻片工序使得整套生产线无法实现全自动化,并且还具有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在穿链与U型上止机之间人工翻片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其设置在穿链与U型上止机之间,用于实现拉链的自动翻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其中,包括:
拖带电机,与半成品拉链的链带相连并带动链带向前运动;
第一感应器,感应半成品拉链中拉头的位置并产生第一感应信号;
夹紧单元,具有夹紧气缸以及与夹紧气缸传动相连而用于夹紧拉头的机械夹;
翻片单元,具有翻片气缸以及与翻片气缸传动相连的翻片爪,该翻片爪在翻片气缸的带动下可朝与链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抵触于该拉片;
控制器,与拖带电机、第一感应器、夹紧气缸和翻片气缸均相连,该控制器获得第一感应信号时控制拖带电机停止运动,并依次启动夹紧气缸和翻片气缸而分别进行夹紧和翻片动作。
进一步,该拉链自动翻片机构还包括前端感应组件,该前端感应组件具有感应杆、转轴、滚轮和第二感应器,该感应杆以该转轴为轴而呈可转动状,该滚轮转动设置在感应杆前端,该滚轮下方抵触于半成品拉链的两片拉链之间,该感应杆在半成品拉链处于分链状态时产生转动并触发第二感应器产生第二感应信号,该第二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该夹紧单元还包括楔形块,该楔形块与夹紧气缸固定相连;该机械夹则具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该第一夹块的中部和第二夹块的中部分别沿一销轴而可转动,该第一夹块顶部和第二夹块顶部之间设置有使第一夹块顶部和第二夹块顶部靠近的回位弹簧,该楔形块在夹紧气缸驱动下与第一夹块顶部和第二夹块底部均相抵触并分开两者,该第一夹块底部和第二夹块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夹紧拉头的夹紧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其利用拖带电机带动半成品拉链向前运动,一旦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拉头,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先由夹紧单元夹紧该拉头,再由该翻片单元的翻片爪与拉片抵触,从而将位于前端的拉片翻至拉头的后端。如此,本发明能自动实现拉片的自动翻片,从而可以让生产流程中的穿链工序和U型上止机生产工序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同时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自动翻片机构较佳实施例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拉链自动翻片机构 100
第一感应器 1 夹紧单元 2
夹紧气缸 21 机械夹 22
第一夹块 221 第二夹块 222
销轴 223 位弹簧 224
夹紧凹槽 225 楔形块 23
翻片单元 3 翻片气缸 31
翻片爪 32 前端感应组件 4
感应杆 41 转轴 42
滚轮 43 第二感应器 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