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站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8012.3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季锦章;刘昊;肖全;郭亚中;王维锋;张炜;戴鹏飞;明小梅;王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0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站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站牌系统,属于交通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交车的线路和数量急剧增加,乘客希望可以随时掌握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管理人员则希望实时掌握各条线路公交车位置,以便合理调度。然而,由于当前城市道路拥堵、平交路口等待等原因,公交站点的电子站牌显示的内容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到站时间。现有技术对准确表达到站时间的解决方法大多比较复杂,如专利 “一种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模型控制方法” (CN102081859A)和“一种基于SVM及H∞滤波的动态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CN102074124A)采用的是基于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到站时间的预测,专利“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CN101388143)采用的方式是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到站时间预测,而有的是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融合,如专利“一种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的站牌及到站时间计算方法”(CN101231785),上述方法均无法快速准确的获取到站时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获取公交车到站时间的电子站牌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站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公交站台上用于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的电子站牌终端;
设置在公交车上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并将公交车在站间特定路段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发送出去的公交车车载终端;
接收公交车车载终端发出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过GIS对站间特定路段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进行解析和距离换算,确定站间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并计算出公交车到站时间,将公交车到站时间信息发送至电子站牌终端的站牌显示控制平台,
所述的电子站牌终端和公交车车载终端通过3G通信网络与站牌显示控制平台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电子站牌终端包括主控模块、LED显示屏、驱动模块、第一3G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LED显示屏、驱动模块和第一3G通信模块均连通,而所述的驱动模块设置在LED显示屏上,且驱动模块、LED显示屏和第一3G通信模块均与主控模块连通。
而所述的公交车车载终端包括车载主机、GPS模块和第二3G通信模块,所述的GPS模块和第二3G通信模块均与车载主机连通。
所述的站牌显示控制平台包括通信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显示装置。
此外,所述的站间特定路段为站间两条平交路口之间的路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电子站牌系统为一种基于3G通信技术的电子站牌系统,不仅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公交车到站时间,使得乘客能够可以随时掌握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而管理人员则能够实时掌握各条线路公交车位置,以便合理调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子站牌终端硬件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公交车车载终端硬件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框架图。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站牌系统,包括:设置在公交站台上用于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的电子站牌终端;设置在公交车上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并将公交车在站间特定路段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发送出去的公交车车载终端;接收公交车车载终端发出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过GIS对站间特定路段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进行解析和距离换算,确定站间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并计算出公交车到站时间,将公交车到站时间信息发送至电子站牌终端的站牌显示控制平台,
所述的电子站牌终端和公交车车载终端通过3G通信网络与站牌显示控制平台连通。
其中,所述的站间特定路段为站间两条平交路口之间的路段,而通过站间特定路段得到的平均速度可视为当前路口至下一路口间的该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所述的3G通信网络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相应通信服务,用于完成整个系统的通信功能。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子站牌终端硬件组成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8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桥半挂车车桥悬挂举升电磁气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光纤电缆耐张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