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向力驱动螺旋锁心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7998.2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3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施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世贤 |
主分类号: | E05C5/04 | 分类号: | E05C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驱动 螺旋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力驱动螺旋锁心构造,特别是以水平外力推移锁心,并锁固于门上的锁心构造。
背景技术
为防止窃贼或他人直接侵入房间内,多需要从房间内另外使用锁闩将门锁住,然而仍有相当大窃贼或他人直接侵入房间的机率,房间外的人可以直接从外面将锁门用的门闩破坏掉,如此会有危害到居家安全及自身安全的风险。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88527 号《闩锁之改良结构》其为一种闩锁改良结构,尤指锁制于门、窗内侧,使整组在制作、安装简易,且闭锁开启时,都能达到迅速确实的效益者。其组件含括有插设座体、闩锁座体、闩杆、扣环、弹簧、及一压扣件与数螺丝所组合成;在组合时,使压扣件入装于闩锁座体内的容室,并使压扣件上侧面的隆起凸露出在闩锁座体隆起壳体的上侧面方穿孔,并将弹簧设于压扣件呈弧ㄇ状内,再将闩杆以小杆段置于前端,依序由闩锁座体后端面闩杆孔插设,并穿入经压扣件后侧面的穿孔及弹簧、而经由压扣件前侧面的穿孔再抵入于闩锁座体前端面的闩杆孔,之后,再以扣环直接扣入于闩杆扣环沟,该扣环位于内容室而与闩锁座体该隆起壳体前端面内侧成抵靠、而弹簧末圈则与闩杆大杆径成抵止,当闭锁时,即直接推压套头,使闩杆小杆段有凸进入插设座体插设孔中、而弹簧呈压缩,此时,压扣件后侧面的穿孔内缘下方会卡入卡掣环沟、便成闩锁,而当打开时,则口要按压下压扣件上侧面的隆起,则压扣件后侧面的穿孔内缘下方会脱离出卡掣环沟,由弹簧回复力使闩杆退缩、即呈开锁状态。
现有的门闩具有下列缺点:
1.门闩长久使用后,门闩有可能因与门上结合的螺丝松脱或生锈而导致门闩于门上的闩座不够稳固,容易让门外的人直接用力破坏掉;
2.门闩安装于门上的闩座由于仅利用螺丝螺固或钉子固定于门及门框上,因此无法直接避免受到外力破坏。
发明内容
为避免现有门闩容易受到外力破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力驱动螺旋锁心构造,其包含有:
一锁栓,其环设有至少二螺槽,该螺槽具有一延伸至锁栓一端的螺槽端口;
一锁栓座,该锁栓座设有一锁栓槽,以供上述锁栓穿设其中;
一控制件,其结合于该锁栓,使锁栓相对旋转于该控制件;
一锁座,其设有一具适当轴向长度的螺孔,该螺孔对应锁栓的螺槽及螺槽端口分别设有一内螺纹及一内螺纹端口;
由控制件施一轴向力,使锁栓在轴向上移行,进而螺入或螺出该锁座的螺孔。
进一步,所述螺槽具有一斜度,该斜度以该锁栓轴心为基准线而为小于或等于45度角。
进一步, 所述螺槽在该锁栓径向上呈等距分布。
进一步,所述锁栓另一端设有一结合部,且该锁栓设有一推抵环面与该结合部临近。
进一步,所述锁栓的结合部为一内螺纹孔,且该控制件包含有一螺接该结合部的螺丝、一穿接该螺丝的连接孔及至少一接孔。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另设有一与接孔结合的拨杆。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另设有一与接孔结合的拉环。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为一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为一锁心。
进一步,所述螺槽端口呈锥状。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可适用于多种型态的上锁场合,例如: 扇门(或扇窗)、同轨滑门(或同轨滑窗)、异轨滑门(或异轨滑窗)等,均可以发挥牢固的锁定作用;
2、本发明采用螺槽与螺孔相配合的方式,以防止轴向外力开启;
3、本发明将锁栓的螺槽螺入锁座的螺孔内,因锁栓可承受开门时的剪力,而兼备轴向防开启与剪力防开启的作用;
4、本发明采用锁栓螺槽所具有的斜度,以使锁栓被水平推力推进与拉出于锁座的螺孔内,使用者相对可容易开启与上锁;
5、本发明可设置于门的内部,并可以利用手平推的外力,将锁栓牢固地锁掣于门上,以避免锁栓受到外力破坏;
6、本发明锁栓锁掣于门上的过程中,可发出噪音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锁栓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锁栓、锁栓座及控制件安装于扇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锁栓锁掣于扇门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锁栓锁掣于扇门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锁栓锁掣于同轨滑门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锁栓锁掣于同轨滑门的使用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世贤,未经施世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7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滚柱轴承密封件的方法
- 下一篇:磁粘性流体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