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光学层的耐冲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6564.0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3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L.M.博滕;M.A.J.H.J.谢勒肯斯;E.范维南达尔;H.E.A.休伊特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光学 冲击 装置 | ||
1.一种耐冲击薄片装置,包括:
一光学层;
一电子层,可控制该光学层且形成该光学层的一连接接口;
其中该光学层及该电子层组成一可挠薄片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且该可挠薄片构件具有一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及一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当未达到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及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时,该光学层与该电子层不会发生破损;以及
一背板构件,以机械性接触的方式设置于该可挠薄片构件的一第二面,该第二面相反于该耐冲击薄片装置的一第一面;
其中,该背板构件包括一可变形材料,具有一临界范围内的一粘滞响应,该临界范围是由来自该第一面的一冲击造成的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及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所定义,该临界范围的上极限定义为,当受到该冲击造成该背板构件变形时,必须使得施加于该可挠薄片构件上的压力要低于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而下极限的定义则是,该背板构件的变形量要保持在一最大变形量的范围内,以避免该可挠薄片构件因过度延展而超出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藉此能够允许大部分的冲击能量通过该背板构件的该粘滞响应来消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背板构件具有一粘性η以及一厚度d,且当η/d介于0.25MPa·s/m-5GPa·s/m时,该粘滞响应在该临界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背板构件的粘性介于250Pa·s-5MPa·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背板构件具有一微胞泡棉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当该背板构件因受到该冲击而发生的一凹陷深度小于2mm时,该背板构件的杨氏系数会随着该凹陷深度增加而变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耐冲击薄片装置为一显示器装置,其中该电子层用以驱动、控制和/或提供该光学层的一显示效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可挠薄片构件的厚度介于50μm-3000μm,及该背板构件的厚度介于0.5mm-2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可挠薄片构件的厚度介于50μm-300μm,及该背板构件的厚度介于0.5mm-6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耐冲击薄片装置为一太阳能板装置,其中该光学层包括光电太阳能板,且该电子层与该光电太阳能板相连接,并传送该光电太阳能板所产出的电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背板构件的可挠性较该可挠薄片构件为更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背板构件于未变形状态时的弹性系数(E)大小至少较该可挠薄片构件小一个量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可挠薄片构件还包括一第一面保护层及一背板层,其中该光学层与该电子层是设置于该第一面保护层与该背板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第一面保护层、该背板层、该光学层、该电子层及该背板构件各自具有相对的弹性系数及厚度并组成一复合层,且该复合层发生变形时的一中立面实质上位于该光学层和/或该电子层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耐冲击薄片装置还包括具有一实心背板的一外壳,该实心背板的弹性系数较该可挠薄片构件至少大一个量级,其中该背板构件设置于该可挠薄片构件与该实心背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薄片装置,其中该可挠薄片构件的挠曲硬度介于0.1-50mPa·m3。
16.一种可耐一第一面冲击的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光学层及一电子层,该电子层可控制该光学层和/或形成该光学层的一连接接口,其中该光学层及该电子层组成一可挠薄片构件的至少一部分;
决定该可挠薄片构件的一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与一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其中当未达到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及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时,该光学层与该电子层不会发生破损;
选择一背板构件且将该背板构件利用机械性接触的方式设置于该可挠薄片构件的一第二面,该第二面相反于该装置的该第一面;
其中,该背板构件包括一可变形材料,具有一临界范围内的一粘滞响应,该临界范围是由来自该第一面的一冲击造成的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及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所定义,该临界范围的上极限定义为,当受到该冲击造成该背板构件变形时,必须使得施加于该可挠薄片构件上的压力要低于该压力临界值σcritical;而下极限的定义则是,该背板构件的变形量要保持在一最大变形量的范围内,以避免该可挠薄片构件因过度延展而超出该拉力临界值εcritical,藉此能够允许大部分的冲击能量通过该背板构件的该粘滞响应来消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未经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5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液态天然气汽车的铝制板翅式天然气气化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支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