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4908.4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闫圣娟;陈怀成;付新建;朱化雨;赵洪义;朱孔赞;傅秀新;冯恩娟;李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4/16;C08F222/22;C08F228/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混凝土 发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材料行业混凝土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内部含有大量细小、封闭、均匀分布气孔的多孔性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防火隔音、抗水减震等特性,普遍应用于高层建筑墙体制作、保温和衬垫等工程中。发泡剂是能使水溶液在机械作用力引入空气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泡沫的一类物质。将发泡剂产生的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搅拌,成型,养护形成泡沫混凝土。按照成分划分,发泡剂包括以下几种:松香树脂类、蛋白质类和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各种发泡剂各有其优缺点。松香类发泡剂使用较早,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是其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都较差。蛋白类发泡剂如动物蛋白发泡剂和植物蛋白发泡剂,虽然发泡量大,泡沫稳定性也较好,但是其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气味重,夏季容易变质还易受pH值影响等缺点。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主要分为阳离子类、阴离子类和非离子类三种。阳离子型发泡剂价格很高且对水泥的强度有负影响,所以研究和应用不广泛;阴离子型发泡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发泡倍数大,但泡沫稳定性较差;非离子型发泡剂如聚乙二醇,发泡性较差,但稳泡性较好。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常见的合成类发泡剂表现为功能单一,性能偏差,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目前混凝土发泡剂存在或发泡性差、稳泡性不好,或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合成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另外,合成高分子类混凝土发泡剂目前研究较少,是混凝土发泡剂的发展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性能稳定、发泡倍数大、泡沫稳定性高的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大分子单体21~26%
亚硫酸钠5~9%
丙酮4~6%
甲醛13~17%
甲基烯丙基磺酸钠5~14%
水39~42%
其中,大分子单体的化学式为
所述甲醛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的甲醛溶液。
一种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大分子单体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月桂酸和2/3用量的乙醇胺,通入N2保护,进行搅拌反应,加热升温至115~120℃,搅拌反应4h;之后降温至100~105℃,加入催化剂,然后迅速加入剩余量的乙醇胺,升温至105~110℃,搅拌反应3h后再升温至115~120℃,加入马来酸酐,搅拌反应4h,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双键的大分子单体;其中,月桂酸、乙醇胺和马来酸酐的用量摩尔比为1:1:1.1。
(2)、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的制备
将亚硫酸钠、丙酮和3/4用量的水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搅拌反应,加热至温度不超过50℃,搅拌反应30min;然后升温至60℃,逐滴加入甲醛溶液,当反应容器中的溶液变为红棕色时,加入大分子单体、甲基烯丙基磺酸钠和剩余的水,搅拌反应2~3h;继续升温至70~80℃,搅拌反应3~4h,冷却至室温,得到高分子混凝土发泡剂。
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所述氢氧化钾用量为反应体系重量的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产品性能稳定、发泡倍数大、泡沫稳定性高,可直接作为混凝土发泡剂使用,不需要复配其他发泡类物质;
(2)、水溶性好,液态、均相无分层,不易变质;
(3)、该发泡剂与其他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好,产生的泡沫均匀、细腻,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强度高,隔热性能良好;
(4)、本发明发泡剂的合成所用原材料价格低,因此生产成本低,而且合成工艺较简单,综合效益高,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装有冷凝管、分水器、搅拌器、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80g月桂酸和16.26g乙醇胺,通入N2保护,开启搅拌器,加热升温至120℃,搅拌反应4h;之后降温至100℃,加入0.62g KOH作为催化剂,然后迅速加入剩余的8.14g乙醇胺,升温至110℃,搅拌反应3h后再升温至120℃,加入43.12g马来酸酐,搅拌反应4h,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双键的大分子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4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点式煤炭灰分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