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钢筋混凝土薄壁作永久性模板的巨型盖梁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4508.3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唐达昆;张旭东;刘国雄;周劲松;王更峰;胡小银;赛铁兵;汪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钢筋混凝土 薄壁 永久性 模板 巨型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钢筋混凝土薄壁作永久性模板的巨型盖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已建桥梁中大部分为简支梁桥,简支梁桥一般在墩柱顶部设置盖梁,并以盖梁作为梁板的支撑平台,因此盖梁是简支梁桥的主要受力构件。通常,盖梁施工一般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或整体预制后吊装就位的施工方法实现。
随着城市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现浇结构自身外观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而且现场浇注还存在占地多、风险高及现场污染严重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整体预制盖梁施工方法,在场外预制整个盖梁,然后整个盖梁被运输到现场,直接吊装。这种施工方法解决了支架占地影响交通问题,施工周期短、现场环境影响也小,整体预制后吊装虽然能够很好的保证美观和现场环境,但受吊装能力影响较大。在一些城市中,多车道高架的盖梁需设置成横桥向30多米,以满足车道需要,而顺桥向方向宽度仅为横桥向长度的1/10左右,该结构一般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重量达1000t左右,且结构长宽比大,吊装存在较大困难,这种施工方法日益受到运输设施及吊装空间的限制,应用性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钢筋混凝土薄壁作永久性模板的巨型盖梁施工方法,将预制装配和现浇相结合,通过预制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作为永久性模板,吊装就位后在其内浇筑混凝土,可以同时保证满足起重能力、现场环境和结构美观。
一种利用钢筋混凝土薄壁作永久性模板的巨型盖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盖梁模板分为中心块薄壁、左边块薄壁及右边块薄壁,分别在预制场进行预制成型,所述中心块薄壁、所述左边块薄壁及所述右边块薄壁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中心块薄壁与左边块薄壁、右边块薄壁的切断处沿高度和宽度方向预制突块作为剪力对接键,中心块薄壁的底部预留有一个孔洞;
步骤二:将预制好的中心块薄壁、左边块薄壁及右边块薄壁运输至施工现场;
步骤三:现场进行吊装、匹配安装和内部混凝土浇筑,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架设中心块薄壁,将中心块薄壁吊装至墩柱的墩顶位置,通过中心块薄壁预留的孔洞穿过墩身预留钢筋,利用墩身或下部支架临时固定中心块薄壁;
(B)以中心块薄壁为永久模板,在中心块薄壁内绑扎钢筋,预留永久预应力孔道,然后浇筑混凝土,使其与墩身成为整体;
(C)吊装左边块薄壁和右边块薄壁,利用设置的剪力对接键与中心块薄壁进行对位,就位后在中心块薄壁与左边块薄壁、右边块薄壁的对接面涂抹环氧树脂,并在薄壁外侧和顶部分别设置临时预应力筋和对拉预应力筋;
(D)根据计算各种工况下所需预应力钢筋拉力张拉临时预应力筋,然后在左边块薄壁和右边块薄壁内绑扎钢筋,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在预留永久预应力孔道内插入横向预应力筋以导入横向预应力。
本发明将预制装配和现浇相结合,通过预制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作为永久性模板,吊装就位后在其内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对于巨型盖梁,可同时保证满足起重能力、现场环境和结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盖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盖梁模板包括中心块薄壁1、左边块薄壁2及右边块薄壁3;
图2是将中心块薄壁1吊装至墩柱6的墩顶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3是在中心块薄壁1内浇筑混凝土后的示意图;
图4是中心块薄壁1的侧视图;
图5是左边块薄壁2、右边块薄壁3吊装后与中心块薄壁1对位后的示意图;
图6是中心块薄壁1与右边块薄壁3通过剪力对接键进行对位的示意图;
图7是左边块薄壁2、右边块薄壁3吊装后与中心块薄壁1通过临时预应力筋、对拉预应力筋张拉后的示意图;
图8是左边块薄壁2和右边块薄壁3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的示意图。
图中:1-中心块薄壁,2-左边块薄壁,3-右边块薄壁,4-对拉预应力筋锚块,5-孔洞,6-墩柱,7-墩身预留钢筋,8-永久预应力孔道,9-剪力对接键,10-临时预应力筋,11-对拉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利用钢筋混凝土薄壁作永久性模板的巨型盖梁施工方法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4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流子存储的沟槽双极型晶体管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