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键盘折叠按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3820.0 | 申请日: | 201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9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姜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福文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H01H13/705;H01H1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4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键盘 折叠 按键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的键盘,特别涉及一种键盘折叠按键的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科技发展,键盘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使用,平板电脑、手机、PDA等设备也需要键盘作为输入设备予以使用,键盘从机械式到触摸式,键盘便携化要求日益迫切,而采取跟本技术相近的共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授权公告号 CN200966090Y公开了一种手机内置或外挂展开开放式键盘。该键盘为机体和后盖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和展开式键盘及按键,机体内设有导轨槽与连接件的两边设置的凸块相配合连接,后盖上端与机体为铰链连接,下端与机体扣压一起的,连接件靠下部中间两边各设置有万向接头与展开式键盘及按键角的球凹相配合连接。
授权公告号CN1430134A公开了一种伸缩式键盘。包括按键底座,右轨道架,主按键组,右轨道支架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键盘底座上,右轨道架具有第一滑槽,其左端点高于该第一滑槽右端点。右按键组可滑动地连接于右轨道架上,当右按键组向右方移动时,可带动右轨道架向右方移至一右展开位置,当右按键组向左方移动时,可带动右轨道架向左方移至一右收叠位置。主按键组右侧具有一主按键组右滑杆,其可滑动地连接与第一滑槽中。当右轨道架移动至右展开位置时,则主按键右滑杆滑动至第一滑槽左端点,如此地使主按键右端收叠位置时,主按键组右滑杆滑动至第一滑槽右端点,使主按键组右端下降而低于右按键组。
以上发明存在设计缺陷:
公告号 CN200966090Y的一种手机内置或外挂展开开放式键盘,具有跟机体一体连接,键盘按键小而拥挤,操作起来极其不方便。
公告号 CN1430134A的一种伸缩式键盘。结构复杂,按键全尺寸折叠起来面积较大,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键盘折叠按键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键盘折叠按键的方法,英文26个字母按键按照标准键盘顺序排列,横向排列多对按键,每对按键沿着按键下伸缩组件收缩并同方向折叠,相邻两对按键折叠后,两对按键之间形成插槽,该插槽与纵向相邻插槽交错排列,折叠的按键插入纵向相邻按键插槽内。具体地
具体地所述键盘上多对折叠按键排列3行至5行。
更具体地所述键盘上多对折叠按键排列3行至4行。
具体地所述伸缩组件在同行多对可折叠按键组件底端。
更具体地所述伸缩组件为伸缩轴或伸缩滑轨或弹性膜组件。
具体地所述同行可折叠按键底部设有一个至两个横向可伸缩轴或滑轨。
具体地所述伸缩轴两侧边缘有推拉组件。
具体地所述可伸缩轴或滑轨有等距离拉伸或收缩的限位组件。
具体地所述可折叠按键的电路触发开关与按键键体一体可折叠。
更具体地所述每对按键同方向折叠为同方向向上折叠或同方向向下折叠。
具体地所述按键插槽底部设有弹性可伸缩组件。
具体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取本发明的按键折叠方法,能够使键盘达到立体缩小,方便了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键盘展开的俯视图
图2键盘同行按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键盘按键折叠后插入插槽的示意图
图4键盘纵向展开的侧视图
图5键盘纵向按键折叠后的侧视图
图6键盘纵向按键组折叠后插入插槽的侧视图
图7键盘横向剖视图
图8键盘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26个英文字母按键按照标准键盘布局排列。键盘底座110有按键拉伸把手101,按键拉伸把手101起到为压缩按键向上折叠或已折叠拉伸的按键起到拉开的作用。第一行横向排列按键102,第二行横向排列按键103,第三行横行排列按键104。本实施例每行横向布局有6对相邻按键,如第一行按键102一对按键的字母[U]按键105和字母[I]按键106相邻,字母[U]按键105和字母[I]按键106可同时向上可折叠,字母[O]按键108和字母[P]按键109相邻,字母[O]按键108和字母[P]按键109可同时向上可折叠,两对按键之间的距离预留了按键插槽107。本实施例键盘仅以26个英文字母予以标注,其他按键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定义,本实施例不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福文,未经姜福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3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集电装置
- 下一篇:光伏支架T型轨道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