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阖装置及其枢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62063.5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施世冠;马永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阖装置及其枢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并可随转动角度改变扭力大小的开阖装置及其枢接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是现代人常用的生活工具之一。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组成元件为主机及枢接于主机的显示屏幕,当使用者欲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需要将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翻转至适合观看的角度,以便使用者来操作。一般主机及显示屏幕间会利用例如铰链等枢接元件进行枢接,而为了避免显示屏幕翻转速度过快或翻转角度过大,会针对枢接元件加以设计,提供翻转时的扭力产生,以改善前述状况的发生机率。
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的蓬勃发展,部分笔记本电脑亦提供支持触控操作的功能,带给使用者不同的操作感受。然而,当使用者频繁地对显示屏幕施力以输入触控指令时,由于原本设计的枢接元件所能提供的扭力有限,可能会因为使用者施力过大而使得显示屏幕无法稳定被支撑于固定位置,甚至会继续向后侧翻转,容易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及屏幕观看上的困扰。
因此,如何能针对枢接元件的结构加以设计,以提供稳定的屏幕支撑及定位效果,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并可随转动角度改变扭力大小的开阖装置及其枢接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枢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轴孔及作动面,作动面环绕该第一轴孔以形成第一内环部及第一外环部。作动面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外环部的第一凸起部及位于第一内环部且相对于第一凸起部设置的第二凸起部。
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轴孔及对应作动面,对应作动面环绕该第二轴孔以形成第二内环部及第二外环部,且对应作动面包括第一定位结构、第一扭力控制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及第二扭力控制结构,第一扭力控制结构邻接第一定位结构及第二定位结构,第二扭力控制结构以第二轴孔为基准相对于第一扭力控制结构设置,且第二扭力控制结构邻接第一定位结构及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及第二定位结构分别对应凸起结构。第一扭力控制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外环部的第一外控制部及位于第二内环部的第一内控制部,第二扭力控制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外环部的第二外控制部及位于第二内环部的第二内控制部;其中第一内控制部的高度与第二内控制部的高度不同,且第一外控制部的高度与第二外控制部的高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内控制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内控制部的高度,且第一外控制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外控制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具有相同高度;第一内控制部与第二外控制部具有相同高度,且第二内控制部与第一外控制部具有相同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凹入部及第二凹入部,第一凹入部位于第二外环部且对应第一凸起部,且第二凹入部位于第二内环部且对应第二凸起部。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凹入部及第四凹入部,第三凹入部位于第二外环部且对应第一凸起部,且第四凹入部位于第二内环部且对应第二凸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凸起结构更包括位于第一外环部且邻接第一凸起部的第三凸起部;且第一定位结构更包括位于第二外环部且邻接第一凹入部的第五凹入部,第二定位结构更包括位于第二外环部且邻接第三凹入部的第六凹入部。第三凸起部的高度低于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且第三凸起部的高度低于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