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置物盒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1658.9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弗·詹姆斯·比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6 | 分类号: | B60R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何胜勇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置物盒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客厢的置物盒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盖体腔室的置物组件,当盖处于打开位置时,该盖体腔室接纳盖体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大多数汽车的客厢包括仪表盘(也称为仪表板),仪表盘具有从汽车中央控制台的前部上方向后延伸的悬臂部或悬突部。因此,难以将中央控制台的前部内的空间用作例如小置物盒。具体地,仪表盘的悬突部可能会干扰将安装于中央控制台的前部中的小置物盒覆盖的盖体的移动。
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设计包括盖体腔室的置物盒,其中当盖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盖的一部分移动到盖体腔室中。然而,储存在置物盒中的物品可能会移动到盖体腔室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包括置物盒和盖体腔室的置物盒组件:其具有防止置物盒内的物品移动到盖体腔室中的结构。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现状,汽车置物盒组件的一个方案包括壳体和刚性的盖体。所述壳体限定置物盒和盖体腔室,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被具有自由上边缘的分隔壁隔开。所述刚性的盖体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以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盖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盖体腔室内,并且所述置物盒被暴露。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体遮盖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盖体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构造成使得当所述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相邻地布置以阻隔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空间。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附图构成了本原始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汽车的客厢的透视图,示出了仪表盘和包括置物盒组件的中央控制台;
图2是中央控制台的一部分和仪表盘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置物盒组件的盖体;
图3是中央控制台和仪表盘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体;
图4是与图3类似的中央控制台和仪表盘的另一侧视图,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盖体;
图5是置物盒组件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壳体、盖体腔室、置物盒、分隔壁、插件以及铰链组件的元件;
图6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
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盖体和壳体;
图7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另一透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处于打开位置而显示出盖体腔室、置物盒以及将所述盖体腔室与所述置物盒隔开的分隔壁;
图8是壳体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腔室和置物盒的特征;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为从壳体移除的分隔壁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为从壳体移除的分隔壁的倒转角度透视图;
图11是盖体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第一阻隔部、第二阻隔部和第三阻隔部的内表面;
图12是盖体的内部的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阻隔部、第二阻隔部和第三阻隔部的细节;
图13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腔室的肋和盖体的肋;
图14是置物盒组件的第一侧视图(例如,驾驶员侧视图或右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闩锁机构;
图15是置物盒组件的与图14的第一侧视图相反的第二侧视图(例如,乘客侧视图或左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开机构;
图1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置物盒组件的后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9是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盖体的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与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之间的距离;
图20是与图19类似的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另一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情况下盖体的第二阻隔部与分隔壁的上端之间的距离;
图21是与图19类似的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另一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盖体的变型第一阻隔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力传递装置
- 下一篇:用于数据管理的方法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