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紧固件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60438.4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3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7/06 | 分类号: | F16B3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板的紧固领域,尤其指用于紧固金属薄板的紧固件领域。
背景技术
铆螺母用于各类金属板材、管材等制造工业的紧固领域。目前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铁道、制冷、电梯、开关、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装配灵活性、铆接效率、使用方便性及配备设备成本方面均优于焊接螺母。
铆螺母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螺栓或螺钉常常用于金属薄板的紧固,虽然相比传统的焊接螺母等紧固件具有更多的优异性能,但仍然具有缺陷,比如由于铆接工艺方法决定了传统的铆螺母材料强度不高,并且提高现有的铆螺母材料强度变得很困难。且其存在螺纹滑牙的情况,产生联结失效等现象而无法弥补返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铆螺母易发生螺纹滑牙,产生联结失效而无法弥补返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紧固件。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紧固件,包括一基体及一内置件;基体包括形变部及装配部;形变部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光孔;装配部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形变部上的光孔相通;内置件包括一空心套管,空心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内置件通过其外螺纹装配在所述装配部上的内螺纹孔内。
优选地,形变部上部设有凸沿。
优选地,凸沿为平头、沉头或半沉头。
优选地,基体外形为六角。
基体上的内螺纹孔为通孔或盲孔。
优选地,基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滚花。
采用本发明的紧固件结构,装配方便、成本低。可消除螺钉或螺栓与螺孔之间的螺距和牙型偏差,避免滑丝、错牙等,且不易脱扣,使载荷均匀分布,从而提高螺纹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强度。提高了紧固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抗震、防松脱,其锁紧性能优于其他锁紧装置。特别是具有很好的维修方便性,当出现新型紧固件内螺纹被损坏需要更换时,可在现场方便地通过更换内置件实现新型紧固件功能的恢复,并不改变原有的联结方式,解决了自铆螺母问世以来一直无法更换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新型紧固件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置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新型紧固件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紧固件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内置件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内置件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基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基体右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内置件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内置件左视示意图;
图11为金属薄板安装孔示意图;
图12为新型紧固件安装入金属薄板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发明人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发现,汽车金属薄板上与螺栓或螺钉相配的铆螺母在螺栓旋入特别是在动载荷使用环境(如汽车行驶中),很容易发生铆螺母螺纹滑牙的情况,产生联结失效现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修复却因无法更换铆螺母而作罢。由于该螺母采用的是铆接的安装方式,因此为非可拆卸式。若要拆卸,不得不采取破坏的方式进行,因此更换铆螺母往往变得非常困难且代价很大。为此,发明人经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终于发现了一种改进的新型紧固件,采用此种紧固件可在动载荷使用环境中仍然保持优异的性能,并即使出现必须修复的状况,修复过程也非常的方便、简单、经济。在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
如下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紧固件100,包括一基体1及一内置件2;基体1包括形变部11及装配部12;形变部11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光孔110;装配部12内设有内螺纹孔120,所述内螺纹孔120与所述形变部11上的光孔110相通;内置件2为一空心套管20,空心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21,外侧壁设有外螺纹22;内置件2通过其外螺纹22装配在所述装配部12上的内螺纹孔120内。
由于在基体1内装配部12螺纹连接有内置件2,由于采用了内置件2,可消除螺钉或螺栓与内螺纹孔120之间的螺距和牙型偏差,避免滑丝、错牙等,且不易脱扣,使载荷均匀分布,从而提高螺纹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强度。提高了紧固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抗震、防松脱,其锁紧性能优于其他锁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0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动力钟表
- 下一篇:增强纤维复合立丝岩棉外墙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