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酒及其酿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306.8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艺新;杨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锋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743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及其 酿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猕猴桃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酒及其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野生植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和种植经济的发展,我国野生及种植猕猴桃资源逐渐扩展增大,其资源利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业界研究表明,猕猴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铜、钙、镁、锰、钾、锂、硒、铁、磷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机体功能、新陈代谢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效。但是,由于保鲜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猕猴桃资源的利用,造成大量的腐坏浪费,给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制约了猕猴桃再生资源的发展和利用。近期以来,社会开始寻求猕猴桃酿酒技术,但是由于该项利用途径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技术成熟度较低,致使产业化速度缓慢,遏制资源浪费乏力。目前出现的猕猴桃酿酒技术存在的主要缺陷:
1)通常对猕猴桃破碎后加温至80℃以上进行榨汁,这样会使猕猴桃果汁颜色变为褐色,高温又使猕猴桃本身的营养受到破坏,口感发生很大变化,并容易使果汁在未进入发酵之前品质变坏;
2)生产猕猴桃酒比较传统的方法是带皮发酵,待皮渣上浮后,分离酒液。这种方法一是压榨困难,二是由于果皮浸泡时间过长,使酒的颜色加深,单宁含量升高,总酸和挥发酸升高,且产酒率低;
3)酿造过程中多有添加剂、防腐剂等各类化学合成制剂,不仅容易破坏猕猴桃中的营养成分,而且对饮用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4)目前的酿造技术大都是先将猕猴桃进行压榨分离,用果汁进行酿造,而果皮中的主要成分果胶含有18种氨基酸、Vc和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果渣则白白废弃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也极大的影响猕猴桃原料的出酒率;
5)酿造工艺及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成分保留完全,颜色口感俱佳,无任何毒害物质添加,有益人体健康,而且资源利用充分,工艺设备及操作方法简单的猕猴桃酒及其酿造工艺。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猕猴桃酒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酿造而成:猕猴桃80~120份;白糖25~35份;碳酸氢钾0.003~0.005份;二氧化硫0.08~0.15份;果胶酶0.1~0,3份;酿酒酵母0.10~0.14份。
所述酿酒酵母采用葡萄酒酿酒酵母。
一种猕猴桃酒酿造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猕猴桃浆的制备:按所述配比取猕猴桃鲜果拣去坏果,荡洗干净,并将皮表水分晾干,破碎打成糊状猕猴桃浆备用;
步骤2、初次发酵:按所述配比取白糖总量的33%、果胶酶总量的50%、酿酒酵母总量的50%、二氧化硫总量的60%以及碳酸氢钾加入步骤1制备的猕猴桃浆中,搅拌均匀后注入酿酒罐内,密闭,在40℃温度下恒温发酵4~8天,制成初次发酵浆料备用,剩余的白糖、果胶酶、酿酒酵母、二氧化硫备用;
步骤3、压榨分离:将步骤2的初次发酵浆料进行压榨分离,制得初次发酵果汁和初次发酵果渣备用,同时将步骤2使用剩余的白糖、果胶酶、酿酒酵母、二氧化硫按所制得的初次发酵果汁与初次发酵果渣等同的重量比,分为初次发酵果汁添加料和初次发酵果渣添加料;
步骤4、果汁二次发酵:将分出的初次发酵果汁添加料加入步骤3制得的初次发酵果汁中,搅拌均匀后注入酿酒罐内,密闭,在15~30℃温度下发酵1~2个月,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去渣,制得果汁发酵清液备用;
步骤5、果渣二次发酵:将分出的初次发酵果渣添加料加入步骤3制得的初次发酵果渣中,搅拌均匀后注入酿酒罐内,密闭,在15~30℃温度下发酵7~10天,过滤去渣,制得果渣发酵清液备用;
步骤6、陈酿果汁酒:将步骤4制得的果汁发酵清液置入酿酒罐内,密闭,在15~30℃温度下陈放1~2年,再分别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去渣后,即制得一等品质的猕猴桃酒。
步骤7、陈酿果渣酒:将步骤5制得的果渣发酵清液置入酿酒罐内,密闭,在15~30℃温度下陈放1~2年,再分别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去渣后,即制得二等品质的猕猴桃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锋,未经杨永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关闭门
- 下一篇:一种公路行驶超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