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7672.1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黄山市祁眉茶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42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拼配工艺,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目前国内红茶一般都是纯的红茶,口感单一,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红茶口感单一,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选取:分别选取经发酵的茶树顶部、茶树中部的茶叶;
b.精选:去除枝梗和片末使茶叶颗粒均匀;
c.干燥:分别对茶树顶部、茶树中部的茶叶进行干燥,干燥工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茶树顶部茶叶的烘干温度为100℃-110℃,茶树中部茶叶的烘干温度为110℃-130℃,时间控制在15-17分钟,然后摊晾60-120分钟;之后进行第二次烘干,茶树顶部茶叶和茶树中部茶叶的烘干温度均在80℃-90℃,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d.拼配:使干燥后的茶叶自然冷却,待温度下降至35℃以下后,将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进行拼配,其中茶树顶部的茶叶重量为茶树中部的茶叶的2至4倍。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原料选取步骤中,分别选取经发酵的春季的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以及经发酵的夏季的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
所述拼配步骤中,首先将经发酵的春季的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进行拼配形成春季拼配茶,其中茶树顶部的茶叶重量为茶树中部的茶叶的2至4倍;然后将经发酵的夏季的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进行拼配形成夏季拼配茶,其中茶树顶部的茶叶重量为茶树中部的茶叶的2至4倍;最后将春季拼配茶和夏季拼配茶进行拼配,其中春季拼配茶的重量为夏季拼配茶的3至5倍。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选用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不同茶树位置的茶叶进行拼配,茶树顶部的茶叶鲜嫩、香气高,而茶树中部的茶叶耐冲泡、汤色浓,两者拼配在一起,同样能形成独特口感,同时由于加入了茶树中部的茶叶而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还可以同时配合选用春季和夏季不同季节的红茶进行拼配,因春茶香高味醇、耐冲泡,而夏茶香气低、较苦涩,但汤色更加红润,滋味也较强烈,两者拼配在一起,能平衡各自的不足,形成独特的口感,且春茶成本高,与夏茶拼配在一起,能有效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取:分别选取经发酵的茶树顶部、茶树中部的茶叶;
2.精选:去除枝梗和片末使茶叶颗粒均匀;
3.干燥:分别对茶树顶部、茶树中部的茶叶进行干燥,干燥工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茶树顶部茶叶的烘干温度为100℃,茶树中部茶叶的烘干温度为110℃,以较高温度破坏酶的活性,同时排除大量水分,时间控制在15分钟;然后摊晾120分钟,使叶脉和叶柄水分重新分布,以利第二次烘干;之后进行第二次烘干,茶树顶部茶叶和茶树中部茶叶的烘干温度均在90℃,使其充分烘干,达到茶叶规定的含水量(以6%为适度),同时进一步发挥香气,时间控制在15分钟;
4.拼配:使干燥后的茶叶自然冷却,待温度下降至35℃以下后,将茶树顶部和茶树中部的茶叶按重量比2:1进行拼配;
5.装箱:将拼配后的茶叶进行匀堆和装箱处理,装箱后的茶叶置于通风干燥处存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一种红茶的拼配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取:分别选取经发酵的茶树顶部、茶树中部的茶叶;
2.精选:去除枝梗和片末使茶叶颗粒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黄山市祁眉茶旅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黄山市祁眉茶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7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数控车床风冷电主轴装置
- 下一篇:烯烃气相聚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