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叶种绿茶香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7182.1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曹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郝文婷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大叶种 绿茶 香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大叶种绿茶香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夏季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茶树生长的旺盛,茶鲜叶内含物中苦涩味重的物质较多,纤维素含量高,芳香物质及醇和味物质较少,使品质下降,加工乌龙茶、绿茶品质较差,生产单位少采甚至不采夏茶,严重影响了茶园的经济效益。目前对提高夏季茶叶品质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栽培生理方面,主要是研究顺境有利于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利于茶叶有效成份如氨基酸、多酚类等物质的形成,对茶叶品质特别是滋味成分较有利,因此,通常是通过改良环境有利于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利于茶叶有效成份如氨基酸、多酚类等物质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从针对夏季原料从加工工艺方面研究提高夏季茶叶品质,主要集中在改变工序的参数和程度,调节加工环境,因此,现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改善夏茶滋味,提高茶叶品质,但夏茶香气低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成品茶中的香气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转化而产生的,这部分是决定了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夏季大叶绿茶香气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高大叶种绿茶香气的方法,是在夏季大叶种绿茶加工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加强茶叶中芳香物质的转化,以提高成品茶的香气。
即在通常茶叶加工的揉捻环节中,添加了一个酶促反应工序,具体是将β-葡萄糖苷酶用蒸馏水配成质量比为0.01-0.03%(或者10-30mg/g)溶液,按叶量(质量/g)与酶液(体积/ml)比例为 10:1--10:2(g/ml),在揉捻过程中均匀混入茶胚中,静置30-40分钟进行酶促反应,然后干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以是将β-葡萄糖苷酶用水配成10~30mg/g溶液,按茶叶质量与酶液体积的比为10:1,在揉捻过程中均匀混入茶胚中,静置30分钟进行酶促反应,然后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在鲜叶中芳香物质成分大多以不挥发性的“香气前质物”形式存在,这类物质在加工中经酶促作用可被水解生成游离态香气,这类香气的含量及组成是构成高香茶叶的物质基础。根据茶叶加工中香气形成是由于茶鲜叶中含有“香气前质体”--“糖苷”在体内在酶的作用分解形成的原理,把外源的各种酶特别是把葡萄糖苷酶添加在绿茶杀青后的揉捻过程,以加速到原料中“糖苷”物质的酶促转化,分解更多的游离茶叶香气物质,从而提高茶叶的香,对于提高广东大叶种绿茶叶香气,特别是夏茶香气及综合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提高夏茶品质和茶园的经营效益提供保证。
本发明提高茶叶香气加工方法,适用于任何地方种植任何品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各种茶类,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应用范围广泛。
本发明可提高茶叶中芳香物质含量,对于提高成品茶香气和茶叶价值有明显作用,发明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因此,本处理后的茶叶不存在化学污染,具有茶叶的自然品质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以下实施例如无特别说明,所用的材料、设备或方法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材料、设备或方法。
实施例1
选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茶园为对象,按如下步骤进行:
在夏季茶树嫩梢伸长至1芽2、3叶初展时,后采下1芽2叶嫩梢作为原料,加工制成绿茶。
绿茶加工工艺:鲜叶---凉青---杀青----摊凉---揉捻—静置(酶促反应)—干燥。
将β-葡萄糖苷酶用水配成0.02%,按叶量与酶液量比(10:1),在揉捻过程中均匀混入茶胚中静置30分钟(酶促反应),然后干燥,加工成毛茶。
为了证明本发明对提高夏季茶叶香气的效果,以传统绿茶加工工艺;鲜叶---凉青---杀青----摊凉---揉捻——干燥,加工成毛茶为对照进行比较。
将上述两种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评分,并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茶叶主要芳香物质的含量,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样品绿茶香气成分的评分及主要芳香物质含量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7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药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地面作业工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