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A2脱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7043.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殿宇;江连洲;胡立志;李宝昌;张佳宁;邹小雨;刘鑫;李万振;宋鹏;王玥;宋云花;张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4;C11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磷脂酶 sub 脱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磷脂酶A2应用于脱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大豆油需经过一系列的精炼工艺才能得到最终的油脂产品。其中精炼的第一步就是脱胶工艺,即脱除磷脂类物质,磷脂类物质又分为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其中,水化磷脂可以采用水化脱胶的方式除去;非水化磷脂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疏水性,用常规方法很难除去,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磷脂酶对水化脱胶油进行酶法脱胶则应运而生。
现对于酶法大豆油脱胶工艺,用到较多的磷脂酶为磷脂酶A1(PLA1),PLA1专一水解天然磷脂Sn-l位酰基,得到Sn-2位酰基溶血磷脂和脂肪酸,但由于Sn-2位酰基的热力学性质不稳定,使得溶血磷脂的Sn-2位脂肪酸容易转移到Sn-l位上形成Sn-l位酰基溶血磷脂,从而使得得到的溶血磷脂为Sn-1位酰基溶血磷脂和Sn-2位酰基溶血磷脂的混合物,由此为后续生产纯净的、单一品种的溶血磷脂带来不便。
目前对于磷脂酶A2应用于脱胶工艺研究较少,磷脂酶A2(PLA2)是一类能够在磷脂甘油部分的Sn-2位点选择性断裂酯键的酶,其可将磷脂水解成Sn-2位酰基溶血磷脂和脂肪酸;现今用于脱胶的酶主要是Novo公司推出的Lecitase 10L(PLA2),Lecitase Novo(PLA1)和Lecitase Ultra(PLA1)。其中,猪胰脏来源的磷脂酶Lecitase 10L已不用于油脂脱胶,而被本专利中采用的更具优势的微生物Rohalase MPL(PLA2)所代替。
PLA2可以将非水化磷脂水解成溶血磷脂,其亲水性显著增强,从而可以通过加水混合后离心的方法将其从油脂中分离,从而达到精炼的目的。但是对于游离的PLA2来讲,其价格昂贵,且容易失活变性,不能够重复使用等缺点又导致其不能够大规模应用于油脂精炼。
将Rohalase MPL固定于海藻酸钠-壳聚糖载体上,对其脱胶条件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出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后的Rohalase MPL用于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酶法脱胶过程中,将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用于脱胶未见报道的问题,而提出的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脱胶的方法。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脱胶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用于水化脱胶大豆油脱胶。二、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回收。三、酶法脱胶后的脱胶油磷含量的测定。四、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用于水化脱胶油脱胶条件的优化。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脱胶的方法,经固定化后的酶重复使用性好,不易变性失活,大大降低了油脂精炼的成本;此外,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固定化Rohalase MPL对水化脱胶油进行脱胶,最终得到的酶法脱胶油磷含量显著降低,可降至9.83ppm;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仍可以保持54%以上,对油脂精炼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7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