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亮面氧化双色轻质圈的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5349.0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3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双色轻质圈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圈的制作工艺,具体的说是指亮面氧化双色轻质圈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的不断地改进,轮圈已经成为功能完善的整体式组件,它承担着承载车重、传递动力、轮胎散热等功能,而且作为一个旋转运动部件,轮圈具有一定的刚度前提下,必须符合轻质、耐疲劳、符合动平衡等条件。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车轮大多采用整体式轮圈,也有称为轮辋和轮毂,其实这些名称都是车轮的一部分组件名称;轮辋是固定安装轮胎的部分,轮辐是支撑轮辋和轮毂的部分,轮圈是连接车轮和车轴的部分,负责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
现有的轮圈产品的外观大多为单一颜色,无法满足一些使用者的需求;附加值低,无法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价值。
为了改变现状,也有部分厂家进行相对应的改进,将轮圈涂抹上色漆,再对轮圈的一些部位喷涂其他颜色的涂料,比如对轮圈的正面,即轮毂和轮辐部分,使其成为双颜色的外观;但是这种方式的改进有很大的缺点,在喷涂第二种颜色时,第二种颜色容易喷洒到第一种颜色处,留下斑点,或者是在两种颜色的交叉处出现混搭,造成颜色不统一,因而产品改进失败,反而得不偿失;成品率低且工艺上不易完成,使得极少有厂家选择这类方式的改进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亮面氧化双色轻质圈的制作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亮面氧化双色轻质圈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上漆:先将轮圈附着上带有颜色的漆;
b)车亮面:利用车床将上好漆的轮圈正面车亮面;
c)阳极氧化:对已经车亮面的轮圈正面进行阳极氧化,在轮圈正面上形成一层氧化铝薄层;
d)染色:轮圈的氧化铝薄层染上与漆相异的颜色;
e)高温封孔:将染色后的轮圈进行高温封孔,封闭氧化铝薄层上的微孔。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步骤c)与步骤d)之间和步骤d)与步骤e)之间还需进行水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所上的漆为油漆。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的改进使之形成双色彩的轮圈外观,在车辆行走过程中,给外人带来更胜一筹的视觉享受;满足了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本发明将阳极氧化应用到轮圈当中,阳极氧化后轮圈表面上形成氧化铝薄层,金属氧化物薄膜改变了表面状态和性能,如表面着色,提高耐腐蚀性 、增强耐磨性及硬度,保护金属表面等;阳极氧化后的轮圈具有阳极氧化带来的各种优点,其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耐热性良好,绝缘性优良,抗腐蚀性能也得到了增强。
三,本发明中采用的高温封孔,使氧化铝薄层封孔后不会有掉色、褪色等不良出现,保证了轮圈双颜色的持久。
四,本发明采用先车亮面再进行阳极氧化,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将不同的颜色涂抹在轮圈上,不仅保证了双颜色轮圈的产量,提高成品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主搭配颜色,满足各种客户的要求。
五,本发明应用巧妙,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亮面氧化双色轻质圈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上漆:先将轮圈附着上带有颜色的漆,所上的漆可为油漆;
b)车亮面:利用车床将上好漆的轮圈正面车亮面;
c)阳极氧化:因轮圈为铝材,将轮圈置于相应电解液(如硫酸、铬酸、草酸等)中作为阳极,在特定条件和外加电流作用下,进行电解。阳极的铝氧化 ,即已经车亮面的轮圈正面的外表面上形成氧化铝薄层;
d)染色:轮圈的氧化铝薄层染上与漆相异的颜色;
e)高温封孔:将染色后的轮圈进行高温封孔,封闭氧化铝薄层上的微孔。
步骤c)与步骤d)之间和步骤d)与步骤e)之间还需进行水洗轮圈,检验工序是否有效进行以及确保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改进使之形成双色彩的轮圈外观,在车辆行走过程中,给外人带来更胜一筹的视觉享受;满足了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拔拉手
- 下一篇:多功能烧结钴酸锂的全自动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