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布及其织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4590.1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迪盛织造整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52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及其 织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层布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纺织品是使用单层或双层组织,以增加布的厚度,实现布的多功能、双面风格。这种单层或双层的组织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三层布及其织造方法,通过穿综循环与起综循环的配合,实现经纬丝浮长交替变化和规律性变化,将较好较细的原料织在布的表层和里层,以体现布的细腻,将较粗、弹性好的原料织在布的中层,以增加布的弹性和膨松性。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三层布的织造方法,采用重磅双喷超宽幅多臂型喷水织机,选用50D/72F 涤纶DTY做经线,50D/72F 涤纶DTY和300D/96F涤纶DTY作纬线2:1排列,进行交织;设计96*96三层组织交织规律,总经:27750根,使用15#钢筘 6穿筘,上机筘幅为308cm,上机纬密90根/厘米,边同地;穿综采用8片综框,纹钉排法:前作一,96纬/回,在织第一纬时,提起表层和里层的经浮点丝,织入50D/72F纬丝即表纬;在织第二纬时,提起所有表层经丝,织入300D/96F的纬丝形成布的中层;在织第三纬时,提起所有表层经丝和里层的经浮点丝,织入50D/72F纬丝形成布的里层,以此循环。
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织造的三层布,所述的布织造纬密92梭,幅宽280厘米。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细旦高F数原料织造,使产品具有超强的柔软性手感。设计新型的96*96大型三层组织的结构,柔软细腻的原料作表层和里层,较粗的原料作中层,利用两种原料的不同粗细、不同收缩性,实现面料的三层风格和立体外观。通过原料规格、织造规格等完整工艺的搭配,研发试制成兼具新颖性、环保性、舒适性、多功能性的面料新产品,属于创造性的新产品,填补市场的空白,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本发明将粗丝、细丝分别织在布的二个表层和中层,实现布的手感、外观、膨松等特性,同时,表层、里层交替变换的结构,改善了布的外观特征,吸引人的目光,提升了面料的档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组织规律图。
图2、本发明的穿综法图。
图3、本发明的纹钉排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三层布的织造方法,具体是:
(1)选用50D/72F 涤纶DTY做经线,50D/72F 涤纶DTY和300D/96F涤纶DTY作纬线2:1排列,进行交织。
(2)设计96*96新型三层组织交织规律,形成面料厚实、超柔软和超立体感强。交织规律如图1所示,在图1中,纵向是经丝,横向是纬丝,数字分别代表每个循环内经纬丝的位置号,横线填充格子代表表经的浮点,竖线填充格子代表里经的浮点。经丝1到4、5到8分别循环12次,纬丝1到6、7到12分别循环8次。
在经向1到4、纬向1到6中的交织规律,与经向5到8、纬向7到12中的交织规律,是相同的,同经同纬同组织;而另外对角的两部分是相同的规律,交替变化的配置,使布面形成表层、里层不断互换的组织结构。
在织第一纬时,提起表层和里层的经浮点丝,织入较细的纬丝即表纬;在织第二纬时,提起所有表层经丝,织入较粗的纬丝形成布的中层;在织第三纬时,提起所有表层经丝和里层的经浮点丝,织入较细的丝形成布的里层,以此循环。
(3)织造工艺设计如下:总经:27750根,使用15#钢筘 6穿筘,上机筘幅为308cm,上机纬密90根/厘米,边同地;使用重磅双喷超宽幅多臂型喷水织机试制。穿综采用8片综框,穿综法如图2所示,纹钉排法:前作一,96纬/回,如图3所示。
按照以上方法得到的面料,成品经密96根/厘米,纬密96根/厘米,幅宽280厘米。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发明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迪盛织造整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迪盛织造整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4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