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金属颗粒冷喷涂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6537.7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新;刘传绍;陈松;金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4/04 | 分类号: | C23C24/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金属 颗粒 喷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将纳米级金属颗粒沉积到金属基体上的纳米级金属颗粒冷喷涂工艺。
背景技术
冷喷涂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涂层技术,由于具有低温下固态沉积的特点,可明显降低甚至完全消除传统热喷涂中氧化、相变、偏析、残余拉应力和晶粒长大等不利影响,特别适合于非晶、纳米等温度敏感材料、铜、钛等氧化敏感材料涂层的制备。
在冷喷涂过程中,喷涂颗粒能否在基体表面形成有效沉积,取决于颗粒对基板的撞击速度。只有当颗粒的撞击速度大于临界沉积速度时,颗粒才能与基板有效结合。在一定的喷枪结构下,颗粒撞击速度主要取决于气体性质、喷涂距离和颗粒特性等。在传统冷喷涂中,为了使颗粒达到临界沉积速度,气体压力一般高达1.5~3.5Mpa,气体温度范围一般为100~600℃,载气首选氦气,其次是氮气;为防止颗粒在空气中的减速和过多氧化,喷涂距离一般为5~50mm;由于受基体前弓形激波的影响,喷涂颗粒直径范围大多限制在1~50μm之间。
在冷喷涂过程中,由于基板前弓形激波的存在,纳米级颗粒易在湍流区随气体一起脱离基板,或在气流漩涡内旋转,难以形成涂层。对于纳米级颗粒的喷涂,现有的喷涂技术主要有真空冷喷涂、气浮沉积和电场辅助冷喷涂技术等。
西安交通大学设计了真空冷喷涂系统,当真空喷涂室真空度小于2000Pa时,利用氦气作为载气,成功实现了80nm的氧化铝、500nm的碳化硅和200nm的二氧化钛颗粒的沉积。而其他研究成果表明,利用空气作为载气进行纳米级颗粒真空冷喷涂时,入口压力为0.4MPa;利用氮气或氦气,则可适当降低入口压力。专利公开号CN 1782127A的“真空冷喷涂工艺”解决了在多操作循环涂层中存在的剥离问题,但该工艺喷涂的颗粒尺寸范围主要集中在5~50μm之间。
日本研究者提出了气浮沉积技术,是在室温和低真空环境下,利用高速气流吹浮、雾化并加速超细喷涂粒子,然后高速沉积到洁净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
重庆大学和美国学者合作,提出了电场辅助冷喷涂技术,采用空气作为载气,当入口压力为0.81MPa,入口温度为700K,出口压力为常压,出口温度为300K,电场强度为3.0kV/m时,实现了100nm铜颗粒的有效喷涂。
显然,在当前冷喷涂技术条件下,要实现纳米级金属颗粒的喷涂,若采用真空冷喷涂,则以昂贵的氦气或氮气作为载气,且需使用高压气源以驱动金属颗粒;若采用气浮沉积,则需采用气浮雾化室等复杂的喷涂系统设备;若采用电场辅助冷喷涂,则因喷管出口压力为常压,需提高入口压力和入口温度以提高出口气流能量,进而提高颗粒撞击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使用简单的冷喷涂设备在常温常压下操作的纳米级金属颗粒冷喷涂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级金属颗粒冷喷涂工艺,顺次采用以下步骤:
(1)、在喷管出口端的端面设置一圈金属环形电极,环形电极内径等于喷管管壁内径;
(2)、将环形电极、金属基体置于真空环境下,喷管的中心线垂直于金属基体表面,并设置环形电极到金属基体表面的距离为5~50mm;
(3)、将金属基体和环形电极接通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其中环形电极接电源正极,金属基体接电源负极;
(4)、由喷管进口向喷管内输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和纳米级金属颗粒,在气流和电场的综合作用下,带正电荷的金属颗粒撞击到带负电的金属基体表面,同时喷管和金属基体之间形成相对运动进行大范围的喷涂作业,从而在金属基体表面沉积形成纳米涂层。
所述喷管为由陶瓷材料制成的拉瓦尔喷管。
所述环形电极与喷管出口端的端面之间采用胶粘连接。
所述直流稳压电源加在环形电极与金属基体间的电压不低于50kV。
所述金属基体通过绝缘垫固定在可在三维方向分别调节移动的工作台上,金属基体随工作台沿水平面方向移动实现大范围喷涂作业;金属基体沿垂直方向运动调整环形电极与金属基体间的合适距离,实现最佳喷涂效果。
所述环形电极与金属基体间的喷涂最短距离必须能保证喷管出口气体得到充分膨胀,金属基体放置最佳位置为气体自由射流第一周期速度的最低点。
所述金属颗粒在喷涂前需做导电化预处理,使金属颗粒带有正电荷,电荷量不低于2000e。
所述喷管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均为常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6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