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2088.9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仁;李圭白;刘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污水 污泥 河道 底泥烧轻质 陶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污水处理量的日益增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也相应的迅速增长,其数量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以含水率97%计),而其污泥的处理费用已占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费用的很大比例。目前大部分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河道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给疏浚后的底泥处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处置这些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前,利用污水污泥或河道底泥进行材料化,如制作混凝土填料、制砖、制陶粒等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一些研究。但是目前存在不足就是几乎所用研究的污泥制陶粒基本上都是把污泥或者河道底泥作为其中一种原料添加剂,污泥本身使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即使有烧结出来的陶粒也存在密度偏高,吸水率大,盐酸可溶率高等问题,这不仅约束了陶粒制品的应用,而且也严重地限制了陶粒生产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污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的难题,利用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自身的特性,针对现阶段污泥处理方法的弊端,开辟了一种新的污泥资源化的途径——将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用来制作轻质陶粒,从而实现污染废弃物的二次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利用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污水污泥、河道底泥进行自然干燥,使其含水率30%~40%;二、将干燥后的污水污泥、河道底泥分别破碎并使之破碎颗粒≤100 μm,然后分别保存污水污泥颗粒、河道底泥颗粒;三、将处理后的污水污泥颗粒、河道底泥颗粒按质量百分比(40%:60%)~(60%:40%)进行混合,得干混料;四、将添加剂、水加入干混料中,搅拌,然后在颗粒机上挤压成型,得粒径为6~10mm的陶粒胚体,自然晒干;五、将自然晒干的陶粒胚体放入马弗炉中,以升温速率为6~15℃/min升温至150~250℃保温5~15 min,然后升温至550~650℃保温5~15 min,再升温至750~850℃保温5~15 min,最后升温至温度1050~1150℃,保温20~30min,得轻质陶粒,即完成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的制备;其中步骤四中添加剂为水玻璃,水玻璃的加入量为干混料总质量的5%~15%,每10g干混料添加7~9mL的水。
本发明以城市污水污泥、河道底泥为原料加以利用,对于污水污泥和河道底泥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另外二者均为废弃物,大大降低了生产陶粒的成本,同时减轻了污水污泥和河道底泥等固废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遵从国家关于构建两型社会的倡导,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污水污泥中的无机成分主要组分为SiO2,Al2O3,Fe2O3等,同时污水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在高温制备过程中有机质可以生成小分子气体物质如O2、CO2、CO等,这样有利于形成多孔轻质陶粒。河道底泥中泥沙含量高,富含构成陶粒的主要成分的SiO2,Al2O3,Fe2O3,CaO和MgO等无机成分,这有利于形成吸水率小的和盐酸可溶率低的陶粒。
本发明制备所得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可用于水处理工程;本发明克服了制备陶粒成本高、烧结陶粒密度大、吸水率大,盐酸可溶率高,及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制备所得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轻质陶粒的松散容重为550~800 kg/m3,表观密度为1550~1800 kg/m3,吸水率为3%~6.5%,盐酸可溶率为0.3%~0.7%,低于国标(CJ/T 299—2008)中规定的水处理滤料的盐酸可溶率小于2%的规定;比表面积为1.2×104~3.5×104 cm2/g,陶粒分布孔径为15~30μm。轻质陶粒密度适中且均匀,有较好的致密性,作为污水处理滤料在反冲洗容易进行,有助于减少冲洗滤池时的水头损失,能耗低,反冲洗中不跑料。能够克服反冲洗难于控制和跑料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2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开关
- 下一篇:胶囊检验机抬高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