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9578.3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淇霖;刁国栋;张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者对于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如影像分辨率、色彩饱和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除了高影像分辨率以及高色彩饱和度之外,为了满足使用者与显示影像互动的需求,也发展出能够让使用者直接接触显示影像而与显示影像产生互动的触控控制界面。
目前,许多触控控制界面大多是以手指来碰触触控面板而得到相对应的讯息或反馈动作。然而,这样的操作模式容易使触控界面因长期被碰触而沾染细菌或污垢。此外,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在使用者的手有油污或细菌时),使用者为了避免弄脏使控面板,将无法便利地使用触控控制界面来与影像产生互动。
为了杜绝细菌、油污等污染触控控制界面的情况,业界更期待一种能飘浮于空间中的虚拟触控界面的影像来与使用者互动。因此,如何使显示影像摆脱受限于使用者与显示器之间的距离变化,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影像产生单元,且每一影像产生单元包括影像源及屈光模块。影像源提供影像光束。屈光模块配置在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具有屈光力(dioptric power)。屈光模块形成对应于影像源的飘浮于空中的影像,且屈光模块位于影像源与影像之间。这些影像产生单元排列成阵列,且这些影像产生单元所形成的这些影像排列成阵列,并组合成影像画面。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与图1C分别为图1A的显示装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D与图1E分别为图1B与图1C中的一个影像产生单元的侧视图;
图2A为图1A中的屈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2B为图1A中的影像的正视图;
图3A与图3B分别绘示使用者的双眼中的任一眼都可看到完整的影像114的情况与皆无法看到完整的影像114的情况;
图4为图1C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变化;
图5A与图5B分别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的一个影像产生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图6A为图5A中的屈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6B为图5A中的影像的正视图;
图7A与图7B分别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7C为图7A中的一个影像产生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图8A绘示旋转影像产生单元的光轴但不旋转影像源的状态;
图8B绘示图7B中旋转影像产生单元且同时旋转光轴的状态;
图9A为图7A中的屈光模块的正视图;
图9B为图7A中的影像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眼睛
50a:左眼
50b:右眼
100、100a、100b、100c:显示装置
110:影像源
112:影像光束
112a、112b:边缘光线
114:影像
120:边框
130:孔径光阑
140、140c:物距调整单元
141c:子调整单元
142、144:固定框
146:轨道
200、200a、200b:屈光模块
210:第一透镜
220:第二透镜
222:圆形透镜
224:圆形切单边的透镜
226:圆形切相邻两边的透镜
300、300a、300b:影像产生单元
A、B:光轴
C1、C2:切边
D、L:影像至眼睛的距离
E:双眼的间距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S1~S5、S1a S5a、S1b~S7b:表面
Y:影像的半高
θ: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9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