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6521.8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界雄;翁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43;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驱动 方法 包含 液晶显示器 | ||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设有一第一电极层;
一第二基板,设有一第二电极层,且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相对设置;
一蓝相液晶层,包括一蓝相液晶,且该蓝相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以及
一遮光区,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
其中,通过对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间施加一偏压,使该蓝相液晶层产生折射率梯度分布,以将通过该蓝相液晶层的一光源聚焦于该遮光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为一平板电极,且该第二电极层为一图案化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具有一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区设于该第二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该开口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区为一吸光层、或一反射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介电层或一微透镜阵列,设于该第二电极层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当夹置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两侧材料的折射率同时较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电极材料的折射率高或低时,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厚度符合下式(I):
厚度=(入射光波长)/(2x电极材料折射率)式(I)。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当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一侧材料的折射率较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电极材料的折射率低,而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另一侧材料的折射率较该电极材料的折射率高时,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厚度符合下式(II):
厚度=(入射光波长)/(4x电极材料折射率)式(II)。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区为该第二基板外侧的黑色矩阵。
10.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设有一第一电极层;
一第二基板,设有一第二电极层,且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相对设置;
一蓝相液晶层,包括一蓝相液晶,且该蓝相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以及
一遮光区,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以及
(B)施加一偏压于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间,以在该蓝相液晶层产生折射率梯度分布,以将通过该蓝相液晶层的一光源聚焦于该遮光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为一平板电极,且该第二电极层为一图案化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具有一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遮光区设于该第二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二电极层的该开口中。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遮光区为一吸光层、或一反射层。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介电层一微透镜阵列,设于该第二电极层上。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当夹置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两侧材料的折射率同时较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电极材料的折射率高或低时,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厚度符合下式(I):
厚度=(入射光波长)/(2x电极材料折射率)式(I)。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当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一侧材料的折射率较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电极材料的折射率低,而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另一侧材料的折射率较该电极材料的折射率高时,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的厚度符合下式(II):
厚度=(入射光波长)/(4x电极材料折射率)式(II)。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该遮光区为该第二基板外侧的黑色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5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顶端部件及内窥镜
- 下一篇:苯频哪醇金属酯聚合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