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摸屏系统及触摸坐标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6385.2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芹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系统 触摸 坐标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幕系统及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系统及触摸坐标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类产品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近来触控式电子类产品的问世,触控产品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但其可节省空间,方便携带,而且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即可直接操作,使用舒告适,非常便捷。例如,目前市场常见的个人数字处理(PDA)、触控类手机、手提式笔记型电脑等等,都已加大对触控技术的投入,所以触控式装置将来必在各个领域有更加广泛地应用。
目前,主流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是由导电材料的载体基材、盖板玻璃、FPC软排线和触控芯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触摸屏通电后,触控芯片对触摸屏上排布的透明导电线路进行驱动并扫描波形信号,当触摸屏表面被触摸后,波形信号发生变化,到达另一端信号的接收端时,触控芯片对信号进行测试,比较发出的信号和接收的信号波形变化,以此来判断触摸的位置。信号发生与接收都在触摸屏表面完成,且触控芯片是被动地接收触摸屏表面的触摸信号。另外,触摸屏表面容易受到手汗等其他液体的干扰,特别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来自液晶显示器的干扰、金属边框的干扰,严重影响了触摸屏对触摸坐标的精确定位。为此需要在MCU端做抗干扰、滤波等算法处理,对软件的要求提高,同时根据不同的尺寸要配置不同的软件程式,需不停地改变程式来适应客户的需求,不便于推广。
因此亟需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型主动式触摸屏系统及触摸坐标定位方法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动式触摸屏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触摸屏系统的触摸坐标定位方法,支持多点输入,定位精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摸屏系统,包括触摸屏、触摸物、控制装置以及连接所述触摸物和所述控制装置的传输物,所述触摸屏表面下层设有导电层,所述触摸物上设有传感器,可感应并采集所述导电层不同特征的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摸坐标定位方法,
首先,触摸屏通电后,由触摸物采集导电层不同特征的信号;
其次,由触摸物或控制装置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确认触摸信号的坐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主动式定位触摸坐标,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支持多点输入,不受多点触摸坐标距离的限制,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导电层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触摸屏,10、导电层,2、触摸物,3、传输物,4、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触摸屏系统,包括:触摸屏1、触摸物2、控制装置4以及连接所述触摸物2和所述控制装置4的传输物3。
下面具体论述所述触摸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所述触摸屏1表面下层设有导电层10,所述导电层10设有若干个信道,请参阅图2,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0包括若干条X信道和Y信道,触摸屏通电后,每个信道会产生不同特征的信号,以脉冲信号为例,通电后,X01信道产生具有三个上升沿的脉冲信号,X02信道产生具有两个上升沿且周期较长的脉冲信号,X03信道产生只有一个上升沿的脉冲信号,以此类推,Y信道也可产生不同特征的脉冲信号,而在触摸屏1表面的某个点,即X信道与Y信道的交汇点处,必定具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唯一的信号特征。当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信号加载在每个信道上,例如触摸屏通电后,导电层会产生一个驱动信号,而每个信道会对应一个谐波加载在上述驱动信号上,这样,触摸屏的每个信道都会对应唯一的特征波。所述触摸屏1不仅仅指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LED触摸屏、LCD触摸屏等,凡通过产生信号来驱动扫描信道的屏幕均包括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芹,未经程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