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光路四CCD拼接电视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6125.5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2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忠;柴继河;白钊;刘建鹏;杨一洲;卫宏;钱钧;李涛;宋金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2B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光路四 ccd 拼接 电视 摄像 装置 | ||
1.一种双光路四CCD拼接电视摄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1)、安装框架(2)、含有两对光楔的调校机构(4)、复合棱镜(5)、第一CCD(8a)、第三CCD(8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透镜组(1′)、转折反光镜(3)、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第一反光镜(7)、第二反光镜(7′)、第二CCD(8b)和第四CCD(8d);所述安装框架(2)为异形结构体,其上带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至第六镜筒(2-1、2-2、2-3、2-4、2-5、2-6)以及和这些镜筒垂直的第七镜筒(2-7),第七镜筒(2-7)径向的一侧与第二镜筒(2-2)相通,径向的另一侧与第三镜筒(2-3)、第五镜筒(2-5)相通,第七镜筒(2-7)的输入端与第一镜筒(2-1)的输出端垂直相邻,第七镜筒(2-7)的输出端与第六镜筒(2-6)的输入端垂直相邻,第三镜筒(2-3)的中后段的一侧设有通光孔且该通光孔与第四镜筒(2-4)的输入端垂直相邻,第三镜筒(2-3)、第四镜筒(2-4)、第五镜筒(2-5)和第六镜筒(2-6)的输出端方向相通;第一透镜组(1)和第二透镜组(1′)是相同的望远物镜组并分别安装在第一镜筒(2-1)和第二镜筒(2-2)中;所述调校机构4螺纹连接在第二镜筒(2-2)中且位于第二透镜(1′)的后端,其中一对光楔的楔角与另一对光楔的楔角垂直;所述转折反光镜(3)为直角棱镜且两个直角平面分别固定在第一镜筒(2-1)和第七镜筒(2-7)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复合棱镜(5)为立方棱镜且位于第二镜筒(2-2)和第三镜筒(2-3)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和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均为立方棱镜且分别位于第三镜筒(2-3)和第七镜筒(2-7)的中后段,所述第一反光镜(7)和第二反光镜(7′)均为直角棱镜,第一反光镜(7)固定在所述通光孔(2-3-1)与所述第四镜筒(2-4)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第二反光镜(7′)固定在所述第七镜筒(2-7)与所述第六镜筒(2-6)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第一至第四CCD(8a、8b、8c、8d)一一对应与第三镜筒(2-2)、第四镜筒(2-4)、第五镜筒(2-5)、第六镜筒(2-6)的后端面固连;所述第一透镜组(1)对目标的成像光束经所述转折反光镜(3)反射后进入所述复合棱镜(5),光束经复合棱镜(5)分光后,一半光能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另一半光能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第二透镜组(1′)对目标的成像光束透过所述图像合成机构(4)进入复合棱镜(5),光束经复合棱镜(5)分光后,一半光能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另一半光能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的光束一半透射另一半反射,透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一象限图像会聚在第一CCD(8a)的靶面上,反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二象限图像经第一反光镜(7)反射后会聚在第二CCD(8b)的靶面上;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的光束一半透射另一半反射,透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四象限图像会聚在第三CCD(8c)的靶面上,反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三象限图像经第二反光镜(7′)反射后会聚在第CCD(8d)的靶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1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