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隔热玻璃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803.2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赵雪珍;于振林;贺荣华;张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C03C1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6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隔热 玻璃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镀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透光率和隔热效果都优秀的玻璃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节能和环保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普通玻璃虽然透明性好, 但是对红外线的隔绝不够, 给许多需要隔绝热辐射的场合带来巨大的能量损失。为节约能源,人们采取了使用金属镀膜热反射玻璃和各种热反射贴膜等产品,用以反射部分太阳光中的能量,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但是这些产品有的隔热效果不佳;有的采光较差;有的则需要昂贵的设备,工艺条件的控制也很复杂,不利于向市场大面积推广。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性价比高的透明隔热涂料来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隔热玻璃薄膜,它能在不明显降低透明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玻璃的红外阻隔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明隔热玻璃薄膜,包括的物料和各物料的体积百分比如下:25%~40%的成膜物质、50%~70%的ATO浆料和3%~10% 的KH560偶联剂,并将上述配方的涂料通过辊涂方式镀覆在玻璃上,并经100~250℃烘干。
作为优选,所述成膜物质为玻璃清漆、聚氨酯或铝溶胶。
作为优选,所述ATO浆料的粒径为1~100纳米。
作为优选,所述成膜物质采用铝溶胶,薄膜经过100~250℃烘干后,再进行钢化处理。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薄膜表面光滑平整,能在不明显降低透明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玻璃的红外阻隔率从而达到透明隔热的效果,且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按照体积百分比各物料的含量为:30%玻璃清漆、62%ATO浆料和8%KH560并配制隔热涂料。将已清洗干净的玻璃送到辊涂机上,在玻璃表面镀上ATO隔热膜,并在100~250℃烘干,制备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ATO的粒径可以是1~100纳米。
本发明所述的透明隔热涂料经上述步骤加工制成后,其表面光滑平整可视性好,可见光透过率高,大于78%;红外阻隔率高,1400nm处阻隔率大于80%,,涂料附着力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按照体积百分比各物料的含量为:32%的聚氨酯、63%的ATO浆料和5%的KH560并配制隔热涂料。将已清洗干净的玻璃送到辊涂机上,在玻璃表面镀上ATO隔热膜,并在100~250℃烘干,制备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ATO的粒径可以是1~100纳米。
本发明所述的透明隔热涂料经上述步骤加工制成后,其表面光滑平整可视性好,可见光透过率高,大于78%;红外阻隔率高,1400nm处阻隔率大于80%,,涂料附着力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按照体积百分比各物料的含量为:28%的铝溶胶、63%的ATO浆料和9%的KH560并配制隔热涂料。将已清洗干净的玻璃送到辊涂机上,在玻璃表面镀上ATO隔热膜,并在100~250℃烘干,然后进行钢化处理。制备的透明隔热玻璃薄膜的透过率与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ATO的粒径可以是1~100纳米。
本发明所述的透明隔热涂料经上述步骤加工制成后,其表面光滑平整可视性好,可见光透过率高,大于78%;红外阻隔率高,1400nm处阻隔率大于80%,,涂料附着力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