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及其冲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3393.1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福;吴治国;邢伟伟;陈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B21D28/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铝塑膜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及其冲壳方法。
背景技术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均需要采用铝塑膜,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铝塑膜成型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有的铝塑膜是采用电池铝塑膜成型装置,在铝塑膜本体1上冲压出封装电池的卷芯体凹槽2(如图1所示),制备的铝塑膜在后续的对折工序中,需要通过手工对折的方法将铝塑膜的对折,这样,铝塑膜在对折后的对齐边5容易出现错位(如图2所示),影响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更严重的是,容易导致铝塑膜起皱,出现气涨、漏液等现象,影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能准确对折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及其冲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折后的对齐边不会出现错位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冲壳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它包括铝塑膜本体,所述铝塑膜本体设有用于封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卷芯体的卷芯体凹槽,它还包括沿着铝塑膜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对折槽,所述两个对折槽包括一个对折凹槽和一个对折凸槽。
其中,所述对折槽的面积小于所述卷芯体凹槽的面积。
其中,所述对折槽与铝塑膜本体的中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卷芯体凹槽与铝塑膜本体的中线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对折槽呈方形。
其中,所述卷芯体凹槽为两个,所述两个卷芯体凹槽沿着铝塑膜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冲壳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于铝塑膜本体的中线的侧方冲压出用于封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卷芯体的卷芯体凹槽;
(b)沿着铝塑膜本体的中线的对称地冲压出两个配合的对折槽,其中一个为对折凹槽,另一个为对折凸槽。
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为:于铝塑膜本体的中线的两侧方对称地冲压出两个用于封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卷芯体的卷芯体凹槽。
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为:沿着铝塑膜本体的中线的两侧同步地对称地冲压出两个配合的对折槽,其中一个为对折凹槽,另一个为对折凸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在对折时,通过对折凹槽与对折凸槽配合,即可使对折后的对齐边对齐,保证不会出现错位,避免铝塑膜起皱而导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出现气涨、漏液等现象,保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质量,保证其的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同时,本发明在对折操作时具有防呆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冲壳方法,方法简单,制备的铝塑膜在对折时不会出现错位,生产效率高,只需要在原来的冲壳模具的基础上加上冲对折凸槽和对折凹槽的模具即可,对模具的精度要求不高,且有效地控制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封装卷芯体并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有:
1——铝塑膜本体 2——卷芯体凹槽
3——对折槽 4——中线
5——对齐边
31——对折凹槽 32——对折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它包括铝塑膜本体1,所述铝塑膜本体1设有用于封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卷芯体的卷芯体凹槽2,它还包括沿着铝塑膜本体1的中线4对称设置的两个对折槽3,所述两个对折槽3包括一个对折凹槽31和一个对折凸槽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TSP协议模拟器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外壳旋转CT-X射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