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230.3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旭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污水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是把煤矿报废的立井井筒改造成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深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时,常用深井作为曝气池。深井曝气可提高混合液中溶解氧的浓度,适用于负荷变化大、有机物浓度高的废水处理,具有运行稳定,占地少等优点。另一方面,在很多城市周围有已经报废或即将报废的煤矿立井井筒,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其填充铲平。然而,运用报废的煤矿立井作为深井曝气池的技术却是一个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为了将报废的煤矿立井井筒改造成污水处理曝气深井,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它不仅能改造煤矿井筒,还能将附属设施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煤炭的生产需要技术精湛的电工、钳工和技术管理人员,将这些人力资源运用到污水处理中,对他们稍加培训就可上岗胜任工作,缩短了污水厂培训职工的周期,也解决了矿工因煤矿关闭带来的下岗问题,从而减轻了社会负担,取得多重收益。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报废的煤矿立井井筒改造成污水处理曝气深井,改造后的污水处理曝气深井在矿立井井筒内加设隔离钢板和下降管、上升管,在顶部设有进水管、头部水箱、脱气池、出水管、污泥回流管,矿立井井筒外设有深井曝气井井壁。
本发明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原污水经格栅、沉砂池进入头部水箱,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以后一起进入矿立井井筒内的下降管,在下降管内设有向下的曝气头,对循环水体进行充氧,由矿立井井筒出来的污水经脱气池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外排,污泥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剩余部分经出水管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煤矿立井井筒包括主井、副井和风井;所述进水管、 出水管、污泥回流管是由煤矿企业原有的排水设施和取水管道改造而成;所述深井曝气井井壁是对矿立井井筒填埋至曝气深井所需囗径和深度而成;以煤矿立井井筒罐道梁为中心一分为二,加设隔离钢板改造成U型曝气井,也可改造成同心圆曝气井。
本发明所述深井曝气工艺设计参数为:
煤矿报废的立井井筒与深井曝气中的竖井的深度和直径吻合较好,在改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原井中的提升设备、罐道梁和上下梯,改造完毕根据需要加以取舍,同时对矿井井壁稍加改造就可满足深井曝气池对井壁防渗、防腐的要求。煤矿企业原有的排水设施和取水管道可以改造成污水厂的进、出水系统。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废弃矿井达到充分利用,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缩短了污水厂培训职工的周期,也解决了他们因煤矿关闭带来的下岗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深井曝气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深井曝气井结构示意图。
图2中:1、 进水管 2、头部水箱 3、深井曝气井井壁 4、下降管 5、上升管 6、脱气池 7、出水管 8、污泥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将报废的煤矿立井井筒改造成污水处理曝气深井,改造后的污水处理曝气深井在矿立井井筒内加设隔离钢板和下降管4、上升管5,在顶部设有进水管1、头部水箱2、脱气池6、出水管7、污泥回流管8,矿立井井筒外设有深井曝气井井壁3。
本发明一种处理污水的技术方法及其装置,其工艺流程为:原污水经格栅、沉砂池进入头部水箱2,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以后一起进入矿立井井筒内的下降管4,在下降管4内设有向下的曝气头,对循环水体进行充氧,由矿立井井筒出来的污水经脱气池6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外排,污泥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8回流,剩余部分经出水管7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对循环水体进行充氧,空气随下降水流到达井底,在井底压力作用下,氧气的溶解浓度大大增加,达到了高浓度活性污泥运行所需的溶解氧浓度。
本发明所述煤矿立井井筒按其用途分为主井、副井和风井;所述进水管1、 出水管7、污泥回流管8是由煤矿企业原有的排水设施和取水管道改造而成;所述深井曝气井井壁3是对矿立井井筒填埋至曝气深井所需囗径和深度而成。以煤矿立井井筒罐道梁为中心一分为二,加设隔离钢板改造成U型曝气井,也可改造成同心圆曝气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旭,未经徐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