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溶剂处理制备多肽纳米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3011.5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光洪;刘磊;董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Y5/00;A61L27/22;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溶剂 处理 制备 多肽 纳米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溶剂处理制备多肽纳米薄膜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多肽纳米材料拥有诸多优势,例如:生物相容性好、化学修饰简单直接、具备生物分子识别能力。二肽分子由于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成为一种构筑制备纳米材料的理想构筑基元。之前,人们发现芳香族二肽很容易通过溶剂挥发(Nat Nano 2006, 1 (3), 195)或者化学气相沉积(Nat Nano 2009, 4 (12), 849)的方法组装成大面积的二维纳米管阵列。所制备的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机械性能良好,是一种优异的纳米材料。
本发明通过对二肽分子进行化学修饰,结合溶剂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大面积的由多肽纳米纤维组成的多肽纳米薄膜,在纳米尺度上实现了对多肽纳米薄膜结构的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多肽纳米薄膜的新方法。一种通过溶剂处理制备多肽纳米薄膜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对二肽分子进行化学修饰,连接偶氮苯基团;
2)将修饰后的二肽分子溶解于良溶剂,旋涂于亲水基底;
3)用水处理表面,干燥后得到多肽纳米薄膜。
其中所述步骤1)中,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i)将所述二肽分子溶于无水四氢呋喃得到5 mmol/L的溶液;
ii)向步骤i)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倍的偶氮苯-4-苯甲酰氯和三乙胺,搅拌2 h以上,过滤,滤液减压蒸馏得到固体产物;产物用凝胶色谱柱纯化得到二肽衍生物,淋洗溶剂为四氢呋喃。
其中所述步骤1)中优选所述二肽分子为芳香族二肽二L-苯丙氨酸。
其中所述步骤2)中,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i)将所述二肽衍生物以0.1-1 mmol/L溶于良溶剂获得二肽衍生物溶液;
ii)将所述二肽衍生物溶液以500 rpm以上的转速在亲水基底表面旋涂1 min以上,得到多肽纳米薄膜前驱体。
其中所述步骤2)中优选所述良溶剂为六氟异丙醇,所述亲水基底为云母。
其中所述步骤3)中,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i)用喷雾器喷雾于所述多肽纳米薄膜前驱体上,得到润湿的多肽纳米薄膜;
ii)将所述润湿的多肽纳米薄膜在常温下干燥,得到由多肽纳米纤维组成的多肽纳米薄膜。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本发明利用简单有效地方法制备多肽纳米薄膜,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很容易大面积制备,解决了从多肽纳米纤维制备纳米薄膜的关键问题。本发明所得到的多肽纳米薄膜在纳米尺度上结构规整有序,有望用于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基于偶氮苯的光存储薄膜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1 mmol/L溶液制备的多肽纳米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左边的50×50 μm大图显示薄膜在大面积范围内均一,右边的10×10 μm高分辨图像显示薄膜由多条长达数十微米纳米纤维排列而成,每条纳米纤维宽约40 nm,高约4 nm。
图2是从0.1 mmol/L溶液制备的多肽纳米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薄膜显示出类似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优选条件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所使用物质的化学结构
二L-苯丙氨酸(PP,所述二肽),偶氮苯-4-苯甲酰氯,二L-苯丙氨酸的偶氮苯衍生物(PPA,所述二肽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二L-苯丙氨酸(PP)
偶氮苯-4-苯甲酰氯
二L-苯丙氨酸的偶氮苯衍生物(PPA)
实施例1
将PPA溶于无水四氢呋喃得到5 mmol/L的溶液,加入1倍的偶氮苯-4-苯甲酰氯和三乙胺,搅拌2 h,过滤,滤液减压蒸馏得到固体产物。产物用凝胶色谱柱纯化得到PPA,淋洗溶剂为四氢呋喃。
将PPA以1 mmol/L溶于六氟异丙醇获得PPA溶液,以3000 rpm的转速在云母表面旋涂2 min,得到多肽纳米薄膜前驱体。用喷雾器喷雾于所述多肽纳米薄膜前驱体上,得到润湿的多肽纳米薄膜,在常温下干燥,得到由多肽纳米纤维组成的多肽纳米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0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毒防尘口罩用空气过滤罐
- 下一篇:一种注射用手部护理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