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茱萸核油的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2359.2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尚遂存;李庄;王建社;兰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栾川县野生源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1/04;C11B3/00;C11B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宋金鼎 |
地址: | 471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茱萸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茱萸核油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茱萸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省。其果皮(果肉)是一种古今公认的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功能的补益保健药,但占山茱萸果实重量8 0 % 左右的果核,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废物而遗弃;有关其果核的情况长期以来鲜有研究报道。为了开发利用山茱萸核这一丰富资源,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多年潜心研究;通过对于果核与果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理作用等大量详细地对照研究(先后进行了抑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抗癌、升白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项药理活性的肉核对照试验),结合中医药文献的考证分析,充分证明了二者不仅同样具有涩酸的性味,而且还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完全具备入药条件,为临床上肉核合用(不必去核)奠定了科学基础;通过毒理试验证明山茱萸核提取物无毒无害,为山茱萸核在医药和开发保健用品上的应用扫清了障碍。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证明山茱萸果核与果肉含有相同或类似的活性成分、无毒无害,可以合核而用,以及果核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是开发营养保健产品的丰富资源,而且,经多次对河南省西峡、栾川等地山茱萸核的检测,发现其所含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非常丰富,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比现有的植物油都高,是非常宝贵的保健油品(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与文献(梁宇柱,张存劳,山茱萸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油脂,1998,23(3):57-58)所说“山茱萸核油常温下为固体,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用于开发饱和脂肪酸,以及刘瑞林的测定结果 (山茱萸籽油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第二届中国西部药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均有有很大不同。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⑴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⑵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⑶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恶烷的前躯物质;⑷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⑸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亚油酸被公认为是一种‘必须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亚油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亚油酸对人体的功效主要表现在:软化心脑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脂降压、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和延缓衰老等。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亚油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倍受重视,素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近来有报道称,日本研究表明,亚油酸可预防缺血性中风。因此,亚油酸通常被用作降低血胆固醇及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药物。山茱萸核油除了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许多其他营养成分,如磷脂、植物甾醇、维生素A 、E等。
因此,该植物油营养保健价值极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对山茱萸核油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山茱萸的利用价值、增加果农收入为社会提供一种宝贵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油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近来,关注山茱萸核油开发利用的文章虽然偶有所见,但付诸实际的则鲜有报道。
目前,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一般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植物种子,而且设备投资大;浸出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生产工艺,适于含油量在20%以下的油料。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粕中残油率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粕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小,质量较好,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生产自动化等优点。
山茱萸核适合用浸出法,但是关于从山茱萸核中提取油脂的文献报道极少,仅检索到两篇相关文献(梁宇柱,张存劳,山茱萸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油脂,1998,23(3):57-58;刘瑞林, 山茱萸籽油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第二届中国西部药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前者“山茱萸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介绍性文献,仅仅指出“山茱萸籽(核)属低含油料, 宜采用浸出法制油。”但并未给出具体工艺条件和详实的工艺程序,只是泛泛地简单列出了表示浸出油脂的常规工艺路线的示性式;而“山茱萸籽油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重点是研究微波助提效果;且不说微波助提存在设备投资大等问题,而且,该文献也没有给出具体提取设备及工艺程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山茱萸核油的提取方法,可有效解决山茱萸核油的提取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栾川县野生源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栾川县野生源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