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2191.5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恩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周伟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照明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调整亮度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照明系统,如台灯,是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的灯具产品。随着人们对灯具等产品的需求以及市场上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增加,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灯具厂商也渐渐的开始推出更有人性化的灯具产品。照明系统是否人性化已成为相关产品具备竞争力与否的关键因素。
图1A为公知照明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公知的照明系统包含电源1、灯具开关2、驱动电路3以及灯具4。当灯具开关2处于通路状态时,驱动电路3可自电源1接收电压,以驱动灯具4产生光线。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灯具产品均具有共同的缺点:仅有亮或暗两个选择。如图1B所示,公知的照明系统在处于电源关闭(OFF)时,灯具亮度是0%。而当电源开启(ON)时,灯具亮度是100%。具体而言,市场上大多数的灯具产品仅能处于灯光全亮或全暗的状态。
当使用者于环境亮度低的状态下启动公知的照明系统时,照明系统的灯具4将会瞬间产生最亮的亮度的光线。在此状况下,由于使用者的双眼已适应黑暗的环境,故一时间内无法适应灯具4全亮的状态而会觉得很刺眼。
再者,有少数的照明系统具有缓启动(soft start)设计,可延迟一些时间,以避免亮度瞬间输出至100%。此种设计虽可解决前述灯具4的缺失,但假若是处于明亮较高的环境中开灯,却会有启动缓慢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更佳的照明系统以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亮度的照明系统,具有较佳亮度调整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含:一光源模块;一电源模块,耦接一输入电源,将其转换后输出一直流电压,其中输入电源是交流源;一驱动模块,耦接于该光源模块及该电源模块之间,其中该驱动模块是一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并是自该电源模块接收该直流电压并转换成一驱动电压且输出一驱动电流以驱动光源模块;一光感测模块,感测一环境亮度并输出一环境亮度信号;以及一控制模块,分别耦接该电源模块、该光感测模块以及该驱动模块。其中,控制模块是自电源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以启动光感测模块感测环境亮度。该控制模块在接收该环境亮度信号后,是通过输出一调光信号至驱动模块来使驱动模块根据调光信号控制光源模块的开启时间。其中,开启时间是驱动电压到一工作电压所需的时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调光信号是一脉波宽度变调信号,而驱动模块是根据脉波宽度变调信号产生具有对应振幅的驱动电压。其中当环境亮度信号低于一预设的环境亮度最低门槛值时,控制模块将会调慢脉波宽度变调信号的工作周期,以使光源模块的开启时间变慢。而当环境亮度信号高于一预设的环境亮度最高门槛值时,控制模块将会调快脉波宽度变调信号的工作周期,以使开启时间变快。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调光信号是一直流电压准位信号,以供驱动模块根据直流电压准位信号产生具有对应振幅的驱动电压。其中,当环境亮度信号低于环境亮度最低门槛值时,控制模块将会调慢直流电压准位信号的增加电压的速度,使驱动电压上升至工作电压的速度变慢。而当环境亮度信号高于环境亮度最高门槛值,控制模块将会调快直流电压准位信号的增加电压的速度,使驱动电压上升至工作电压的速度变快。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灯具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B为传统灯具的输出亮度与时间关系图;
图2A为本发明照明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照明系统的输出亮度与时间关系图;以及
图3为图2A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高电压交流电波 110:输入电源
B:全波电压 200:光原模块
C1:一次侧电压 300:电源模块
C2:二次侧主电压 310:整流模块
C3 : 二次侧辅助电压 320:升/降压模块
D1/D2:直流电压 330:一次侧滤波元件
E:驱动电压 340:二次侧滤波元件
F:调光信号 350 : 二次侧滤波元件
1:电源 400:驱动模块
2:灯具开关 500: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