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式脚踏倒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1784.X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增儒 |
主分类号: | B62K5/05 | 分类号: | B62K5/05;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式 脚踏 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摆式脚踏倒三轮车,确切地说是一种有两个前轮一个后轮在转弯时车体向内侧倾斜的脚踏三轮车。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摩托车在转向时车体内倾,有较高的转向效率,但两轮以上的车,要实现倾斜转向,其结构会较复杂。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有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倾斜转向的脚踏三轮车,由于只须部分车体倾斜便可实现转向,所以结构简单,目前还没有类似车辆出现,相比现有三轮车,具有较高的抗侧翻能力和行驶效率。又因为只是后轮部分车体可左右摆动,而其前轮部分是不摆动的,使得车把相对稳定,起了扶手作用,使操控容易,能不学就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由由前后两部分车体铰接而成,前车体包括并排着的两个前轮、前车架、及与前车架连在一起的把手部件,包括把手、把手杆等;后车体包括后车架及装在后车架上的车座、脚踏驱动部件、后轮等,后车架的前部与前车架的后部通过头管铰接在一起,同现有两轮脚踏车、摩托车的头管(转向部件)后倾不同,其头管是前倾的,这样使得后车体可左右摆动。
行驶时,后轮垂直于地面,两个前轮受力亦相等,为直线行驶;当后轮向一侧倾斜时,两个前轮的受力亦发生变化,于是发生转向。
摆式脚踏倒三轮车的转向原理
摆式脚踏倒三轮车后轮与头管处在同一平面,由于头管是前倾的,如后轮部分车体向左侧倾斜,后轮会偏向右前轮,这时右前轮受到的推力较大,于是车向左转向,反之亦然。倾斜角度越大,转弯半径越小。其倾斜方向与转弯方向一致,即转弯时内倾,符合人体的运动习惯。
同现有脚踏车异同之处
摆式脚踏倒三轮车同现有两轮脚踏车比较,其后轮部分是相同的,不同在于头管倾斜方向和前轮部分。
简而言之,摆式脚踏倒三轮车同现有两轮脚踏车不同之处在于:1、头管前倾。2、前轮架有两个前轮,但其后轮其他部分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任何以后轮为驱动轮的两轮车,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同采用该种驱动方式的摆式倒三轮车的后轮部分是相同的。
本发明亦可以衍生出其他类型的摆式倒三轮车,如动力型摆式倒三轮车。
电动摆式倒三轮车
在摆式脚踏倒三轮车基础上,以后轮为驱动轮,加装电动驱动装置。
汽动摆式倒三轮车
在摆式脚踏倒三轮车的基础上,以后轮为驱动轮,加装汽动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中:把手1、把手杆2、前轮架3、前轮4、头管5、车座6、后车架7、脚踏驱动部件8、后轮9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前车体从上到下,包括把手1、把手杆2、同把手杆连在一起的前车架3及装在前车架两边的前轮4;后车体由车座6、后车架7、脚踏驱动部件8和后轮9组成,前车体的后部和后车体的前部通过前倾的头管5铰接在一起。
头管的前倾角度
所谓前倾,即头管同前方地面夹角小于90°。
须注意的是,头管其同地面的前倾角度不能小于头管所处部位对准后轮与地面接触点时同地面的夹角,即以其头管转动轴向后延长线不能落在后轮同地面接触点以外。
以下为公知技术:
脚踏驱动部件由脚蹬,中轴,链轮,飞轮,链条,曲柄,后轴等组成。
电动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电池,控制板等。
汽动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电气部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增儒,未经陈增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7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蒜收获机
- 下一篇:用于建筑工地上的材料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