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音保温材料、隔音保温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210230356.5 | 申请日: | 2012-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曹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俊芳 | 
| 主分类号: | E04B1/88 | 分类号: | E04B1/88;B32B17/02;B32B17/06;B32B7/12;B32B3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 保温材料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保温材料、隔音保温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机房、泵房、车库顶棚、歌厅、录音棚、地板等建筑领域中使用的隔音保温材料,以及包括该隔音保温材料的隔音保温层,一种制造隔音保温层的方法,以及隔音保温层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噪音污染在现代社会日益突出,比如电梯井道、机房、泵房和车库顶棚等产生的噪音常常困扰着人们。
其中电梯噪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噪声,其噪声源分为电梯机房噪声和电梯井道噪声。这些噪音一方面直接穿过墙体直接向外发散,另一方面经由墙体传导至房间内。另外,由于电梯井道内空间狭小,且各平面相互平行,声波易相互叠加产生驻波,使噪声放大。
针对这两种噪声源,现有技术中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采用平板构造或在板表面开圆孔解决噪音,然而该方法存在外形设计较为单一,对噪声的吸收能力较低的缺点。
采用吸音板的技术方案,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防止吸音板散落,需要在板面附一层无纺布透声织物,例如使用玻璃板、塑料薄膜等包裹。因此该方法不仅生产及施工工艺复杂,而且影响了吸音板的降噪效果和防火性能。
采用岩棉、玻璃棉板作隔声材料,该方法其一是直接用尼龙钉将其固定在井道内壁上,此作法虽然价格便宜,但3-5年后树脂会降解,或在井道风压的作用下,材料会挥发、脱落,除失去隔声作用外,还会影响环境,另外产生的飞沫会加剧电梯运行的噪音。其二是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或矿棉吸音板,并将岩棉、玻璃棉类隔声材料封堵于墙内,该方法虽然可以避免材料脱落,但造价很高,根据不同工艺其价格在160-220元之间,而龙骨、石膏板等辅助材料远比主材料贵重,从而使成本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音保温材料,其包括吸声材料主体和表面覆盖层,表面覆盖层设置在吸声材料主体的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吸声材料主体结合在一起。
其中,吸声材料主体由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构成,其厚度为10mm-50mm,密度为60-180kg/m3,其中吸声材料主体中的玻璃纤维包括两种不同直径的玻璃纤维,一种为直径为12-15μm的粗玻璃纤维,一种为直径为5-10μm的细玻璃纤维,所述粗、细玻璃纤维的重量混合比例为30-70∶70-30,并且粗玻璃纤维的长度为40-80mm,细玻璃纤维的长度为40-80mm,所述吸声材料主体中的粗玻璃纤维和细玻璃纤维采用无序交错穿插的方式结合,在空间上呈现出无定向三维微孔结构,其中粗玻璃纤维在吸声材料主体中起支撑作用,细玻璃纤维用于填补吸声材料主体中的大孔隙,并且吸声材料主体的空隙率大于80%,优选大于90%。
其中玻璃纤维采用粗细混搭的方式可以使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孔径分布均匀,可以弥补粗玻璃纤维针刺毡孔隙大和细玻璃纤维价格高的缺点,且得到的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结构稳定、隔音效果比单独使用一种纤维制备得到的产品隔音效果明显好转。形成的无序交错穿插结合方式,能够保证吸声材料主体中的材料不散落,从而达到无粉尘、减少形成例如矽肺等人体疾病的可能性。
下面进一步描述了吸声材料主体的优选实施方案。
所述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的厚度优选为20-30mm之间,最优选为20mm。通过与60mm岩棉类材料进行比较,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时的降噪效果明显,其昼间指标可达到37分贝以下,夜间指标可达到33分贝以下,
完全符合环保要求。由于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的成本与其厚度呈正比例关系,通过比较,20mm厚的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综合指标最佳。
所述玻璃纤维针刺毡或玻璃纤维针刺板中粗玻璃纤维的直径优选为12-14μm,最优选为13μm;细玻璃纤维的直径优选为6-8μm,最优选为7μm。
所述粗玻璃纤维的长度优选40-70mm,更优选55-60mm,最优选为58mm;细玻璃纤维的长度优选40-70mm,更优选55-60mm,最优选为58mm。其中,当粗玻璃纤维和细玻璃纤维的长度比为1∶1时,效果最佳。
所述粗玻璃纤维和细玻璃纤维的重量混合比例控制优选为40-60∶60-40,更优选为 45-55∶55-45,最优选为46∶54。
优选方案中使用的粗玻璃纤维和细玻璃纤维的直径,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下,隔音效果逐步提高,并且当粗玻璃纤维的直径为13μm,细玻璃纤维的直径为7μm时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俊芳,未经曹俊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片封装体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高压开关设备的带有异形固定件的母线固定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