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选金莲花的黄酮高产量部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3333.1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如峰;袁铭;孙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如峰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选 金莲花 黄酮 产量 部位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金莲花的黄酮高产量部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莲花是一种常用中药,其基源植物主要包括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 Reichb)和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根据文献报道,金莲花主要含黄酮类、有机酸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康少文,等.中草药,1984,15(6):7;Wang RF,et al.Heterocycles,2004,63(6):1443-1448),而黄酮类是金莲花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作用(Cai Shaoqing,et al.Chem Biodivers,2006,3(3):343)。为此,有关金莲花总黄酮的生物活性和制备工艺的研究有大量的报道(唐津忠,等.食品科学,2003,24(6):88-91;苏志伟,等.中草药,2007,38(6):850-851;徐秀全,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35-38)。在这些报道中,有关总黄酮制备工艺的研究多集中于用各种有机溶剂对金莲花全花进行提取,然后再利用大孔树脂和聚酰胺等色谱柱对粗提物进行纯化。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金莲花的不同花部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花柄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93%、2.06%、0.98%、1.44%、2.89%,而金莲花全花中总黄酮含量为3.09%。由此可见,总黄酮在金莲花各花部中分布不均匀,除了花萼以外,其它花部中总黄酮的含量较少,杂质较多。这些花部所占全花的质量分数也相差很大,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花柄的质量分数分别占全花的41.90%、10.24%、22.40%、15.29%、10.17%。这再次表明,金莲花的花萼不但总黄酮含量高,其所占金莲花全花的质量比例也最大。因此,如果能采用科学的贡献度优选方法优选出金莲花中黄酮产量高的部位,可以提高金莲花粗提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或产量,有利于简化和优化金莲花总黄酮的制备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优选金莲花的黄酮高产量部位的方法。其特征为:将金莲花全花分成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和花柄五个花部,分别测定各花部的总黄酮含量,然后测定各花部占全花的质量分数,最后计算出各个花部对金莲花总黄酮的贡献度。据此,选取对总黄酮贡献度最大的花部作为金莲花高黄酮产量的优选花部。采用该方法优选的总黄酮的主要富集花部的总黄酮含量为5.93%,质量分数为41.90%,总黄酮贡献度高达72.35%。
本发明优选采用比色法,以荭草素作为对照品,测定各花部及全花总黄酮的含量。采用质量分析法测定各花部占全花的质量分数。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各个花部对金莲花总黄酮的贡献度:
这里,a为各花部的总黄酮含量,b为各花部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材为金莲花属药材,优选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i reichb)、阿尔泰金莲花(T.altaicus C.A.Mey)、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和亚洲泰金莲花(T.asiaticus L.),最优选金莲花(T.chinensis Bunge)。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参见图1,取干燥的金莲花药材,将全花分成花萼、花冠、花蕊群、花柄和子房五个花部。分别测定各花部的总黄酮含量,然后将各花部分别称重,测定各花部占全花的质量分数,最后计算出各个花部对金莲花总黄酮的贡献度,贡献度最高的花部作为优选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如峰,未经王如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3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