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泄放气体包容功能的非能动安全壳事故泄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1954.6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李军;刘江;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3/00 | 分类号: | G21C13/00;G21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气体 包容 功能 能动 安全 事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壳泄压系统,具体为一种具有泄压气体包容功能的非能动安全壳事故泄压系统。
背景技术
密闭的安全壳是核电厂发生事故时,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重要屏障。通常情况下,发生事故后安全壳将被隔离,成为封闭空间,而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压力全由安全壳结构承受。这种设计需要安全壳具有较大的自由容积和壳体厚度,也需要配套的事故后安全壳降压及热导出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事故后,核电厂密闭的安全壳需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反应堆余热的导出,如果失去余热导出机制,安全壳内的温度和压力会持续上升,直至安全壳破裂;另一个问题是,在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可能产生体积可观的氢气,如果这些氢气在局部聚集或总量达到爆炸极限,则可能发生的氢气爆炸将使安全壳彻底失效。对于事故后反应堆余热导出问题,第二代核电技术(M310)及欧洲第三代核电技术(EPR)主要采取能动手段;美国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则采取非能动手段,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完全依赖钢制安全壳外表面喷淋水膜的蒸发将反应堆余热导出至大气热阱。对于严重事中,安全壳内产生氢气的问题,通常采取设置氢气复合器或氢气点火器的方式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泄压气体包容功能的非能动安全壳事故泄压系统,可将部分高压混合气体通过专门泄压通道导入泄压气囊,以实现对安全壳内压力升高的抑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描述:
一种具有泄放气体包容功能的非能动安全壳事故泄压系统,包括安全壳,安全壳上设置安全壳贯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通过安全壳贯穿件设置贯穿安全壳的事故泄压通道,事故泄压通道的入口处设置高效过滤器及隔离阀,事故泄压通道的末端通过管道对接机构与设置在安全壳外的泄压气囊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隔离阀有两个,两个隔离阀串联设置在事故泄压通道上。
进一步,所述泄压气囊包括外层结构及内胆,泄压气囊的内部底层设置冷凝水滞留结构,泄压气囊的顶部设置逐级膨胀机构。
进一步,所述泄压气囊设置在导轨车上,导轨车下方设置水平导轨及倾斜导轨。
进一步,所述泄压气囊设置牵引索,牵引索与牵引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隔离阀设置广义非能动控制单元作为驱动机构。
再进一步,所述事故泄压通道在两个隔离阀的中间设置中段止回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设置贯穿安全壳的事故泄压通道,并在事故泄压通道的入口处设置高效过滤器及两个串联的隔离阀,在事故泄压通道的末端通过管道对接机构与设置在安全壳外的泄压气囊相连接,具有如下效果:可抑制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的急剧升压;可在事故初期排出安全壳内的部分空气,使安全壳在事故进程中的整体换热效能提升;可降低严重事故工况安全壳内发生氢气爆炸的风险;可用于事故中后期安全壳泄压气体的包容(根据行政指令对安全壳进行泄压时);通过采用广义非能动流体控制单元,该安全壳泄压系统的启动及整个运行过程可完全不依赖于外部动力供应,因此具有非能动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壳事故泄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广义非能动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回拨和最终剂量控制的注射笔
- 下一篇:一种玻璃熔窖自动喷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