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核多道远程/本地型脉象诊断仪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08123.5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昌明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 多道 远程 本地 脉象 诊断仪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具有远程/本地诊断功能的多通道中医脉象诊断仪器。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沉淀。然后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科学发展的今天,中医因不能进行量化而备受西方国家在责疑。
而就中医自身的发展来说,也同样面临着教学传承,医技交流,档案保存,病例样本等数字化是要求。
所以说,中医的数字化是关系着中国中医生死存亡的大事。
自从个人电脑诞生以来,很多计算机工作者与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随着电脑集成度的提升,特别是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设计一种完全模拟人手指的,具有远程诊断功能的中医脉象仪器,终于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以下十二项技术创新:
第一;他是多核结构的。就是说,一台脉象仪器是有多台子脉象仪组合组成,你要组合成一个单道脉象仪,就用一个子脉象仪,你要组合成三道脉象仪,就用三个子脉象仪。
第二:子脉象仪与子脉象仪之间是完全独立工作的。如果停掉或者加上一个子脉象仪,不影响其他脉象仪的工作。
第三:远程诊断与本地诊断
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诊断功能,病人可以点名要求其他地方的某个医生给自己诊断,医生可以远程调节网络另一端的中医诊室的脉象仪的工作,感觉上就像给病人面对面诊断一样。
本设计允许多名医生同时对一个病人进行会诊。
第四:成本低廉的机械调压结构
第五:人性化的自动气袋加压减压机构。
通过气袋实现手臂的固定与加压,并实现比较复杂的动作,比如一边充气(慢放气)一边进行脉搏测量的功能。
第六:集传感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换,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微型脉象仪(在这里称子脉象仪)
第七:在电脑屏幕上调节脉象仪的各项参数。
第八:外挂式用户自定义专家库。
当处于自动诊断方式时,诊断方案可以让医生从多个专家库中选取,医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本地的药房库存情况,设置自己的专家库与处方。
第九:用多核电脑同时对数据传输,波形显示,诊断分析并行处理。准确,直观,同步,所见即属得。
第十:具有外接扩展的心电图与电子听诊器的接口。
他们的数据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参与显示与分析。
第十一;病人健康曲线的建立。
第十二:独特的加密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身处外太空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他们的身体还好吗?飞船发射时,可没有带上随队医生。
常年漂泊在大海上的船员们,他们可没有更多的医疗仪器帮他们诊断身体。
海外游子们,离开了祖国,但是他们还能找到曾经帮他们调理身体的中医医生吗?能继续得到他们开出的中医处方吗?
我们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上一次诊断是怎么样是状况,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理后,现在的状况在怎样了呢?
在我国广大的偏远地区,难道就不能接受名中医的诊断吗?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完全模拟人能够进行号脉的仪器,这种仪器必须是可以进行远程诊断,并且能够接受数字化存储的设备。
本发明就是解决了以上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多道脉象仪正视图
图2:多道脉象仪侧视图
图3:微型子脉象仪
图4:脉象仪的多核结构与动车模式
图5:自动脉枕与自动加压机构
图6:简单方便的机械调压结构
图7:备用的心电图,电子听诊器与电子体温计扩展接口
图8:电脑屏幕上调节脉象仪的各项参数
图:9:多核电脑的并行处理方式
在图中
1:人的手臂截面(手腕脉搏处)
2:脉象仪传感器
3:气囊(气袋)
4:气囊(气袋)
5:脉象仪机架
6:手动调节旋钮
7:位置调节滑杆
8:心电图,电子听诊器,电子体温计接口
9:微型气泵
10:快速放气电磁阀
11:慢速放气阀
12:进气,出气软管
13:电源,接地与数据总线
14:5v-3.3v电压变换器,数据总线至usb转换器
20:usb数据端口
21:数据读入缓冲区
22:数据显示缓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昌明,未经刘昌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8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手用弓锯条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综合信道控制设备